范文查询

《学院“创先争优”发言稿》范文模板

共有203人参考学院“创先争优”发言稿怎么写,3140字免费征文演讲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学院“创先争优”发言稿怎么写

学院“创先争优”发言稿范文(3140字)

学院“创先争优”发言稿

学院“创先争优”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
几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党委和行政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不断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现在向大家做一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保持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1952年,院士、院士等老一代化学家创建了吉林大学化学系,在五十余年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化学学科已经逐步形成了群体协作的团队精神,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科学奉献精神和珍惜学院集体荣誉的优良传统。
多年来,化学学科的事业之所以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是几代学者、专家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诸多的因素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育人环境是根本,建立强大的教学科研队伍、得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和精干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关键,加强制度建设是保证。在学院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无论是和谐环境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是制度的建设,都离不开党委在学院发展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离不开党政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学院和谐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1、确定党委政治核心地位,在学院工作中做到有为有位
吉林大学章程规定:“学院党委负责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学院的贯彻执行”。作为高校中的学院党组织如果不能把党的工作同学院的发展改革实际相结合,政治核心作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有为才能有位,在化学学院,凡是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委都积极参与,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始终发挥作用,使学院各项工作的效果更为显著。学院党委在实际工作中多做实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尽可能做出成绩,使学院党委在群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2、强化党支部的地位,使党支部工作有位有为
学院党委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还需要党支部必须在群众心目中有地位,这就要求确定党支部在所在单位工作中的位置,使其在有位的情况下有所作为。化学学院现有党委委员、教工支部书记2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7名,其中博士导师10名。他们的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同时在学术上有水平,资历与系、所主任相当,在群众中有威信,在主任心目中有位置。为了使支部在系、所工作中有位有为,学院要求在涉及学科发展、选留师资、提职晋级和选派人员出国进修等事项要有系、所主任和支部书记的共同参与。在他们的带领下,学院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和加速了学院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跨越的步伐。
3、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学院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工300人,其中党员144人,占教工总数的48%,而活跃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一线的教师中党员的比例达到70%以上,他们一方面恪守育人职责、率先垂范,另一方面积极关心党建工作,以自己的言行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前几天,一名在国外的学生发生车祸,优秀党员、长江学者于吉红教授在得知后,为了及时了解情况,不顾疲劳,坚持在实验室同国外同行联系,直到后半夜才在大家的劝说下离开。优秀党员、长江学者陈接胜教授将自己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奖金悉数捐助给了生活困难的学生,有时在支部生活时还特地请来党外青年教师,一起活动言传身教加深青年教师对党组织的认识。优秀党员、长江学者杨柏教授启发引导身边一位博士生导师加入党组织,还向学院党委就实验室开展研究生党员的组织生活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让我们认识到学院的发展要依赖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的骨干和辐射作用。同时,在工作中我们也体会到学院高层次人才的主动参与对党委开展工作的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院教职员工踊跃捐款,人均捐款额达到五百余元。老党员吴忠文教授在捐助了三千元后,又在中组部发出号召的第二天捐了五千余元的特殊党费,沈家聪院士和金钦汉教授人在外地分别特意捐献了三千元的特殊党费。“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有了组织的保障,有了党员在思想上、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出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学院整体工作有了活力,有了希望,学院才有凝聚力,各项工作才能和谐有序的开展。
二、党政密切配合,营造学院和谐发展环境
学院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一支和谐的班子,只有团结和谐的班子才能带领学院全体师生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在学院,党委对行政支持而不包办、保证而不旁观、监督而不挑剔。而学院行政也能主动取得党委的大力支持。化学学院院长冯守华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党外人士,他高度重视党务工作,全力支持党务工作,在工作中自觉做到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保证了学院各项决策科学民主,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几年来,为做好学院的工作,学院党政从多方面精心规划,在办学治院方面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学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稳中有升。
,学院开展了管理年活动,从党风廉政建设、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入手,规范了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科研团队的组合模式和教学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年学院在各领域的工作也相应取得了一些进展,教学方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方面,科研经费突破4000万元;徐如人院士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验室建设方面,新增了二个省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方面,成功承办了中国化学会第25届化学年会和全国化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进一步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在管理年的基础上,学院确定为化学学院“文明年”,旨在通过文明年的建设,在学生中进一步营造“高度的政治风气,高尚的文明风气和浓郁的学习风气”,在教师中倡导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遵守学术道德的基本规范。“文明年”活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化学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管理集体。
今年,学院正在开展“创新年”的活动。通过创新年的建设,在学院范围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学术氛围。学院班子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方、容才之量努力营造人尽其才、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目前,活动方案正在全面实施过程中,我们期待着创新年里学院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建设,使化学学科成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能满足国家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需求,能不断地凝聚和培养从事该方面研究的青年人才,形成一支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并且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优秀研究队伍。产生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使研究工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内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几年来的学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学院目标任重而道远。从学院自身来讲,部分青年教师思想在现在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功利心和浮躁心理不能很好调解,学院二级学科发展不平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从外部讲,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化学学科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化学学科发展迅速。学科的发展也可谓是“进也勃焉,退也忽焉”,对此,如果学院党委行政不保持警醒的头脑,不有所作为,就会不进则退,落在别人的后面。但同时我们也坚定地相信,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依靠全体党员和师生,加强党的建设,同心同德,不断探索和实践,一定会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又好又快的发展化学学科,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化学学院发展的领导老师同学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39699/

《学院“创先争优”发言稿.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征文演讲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学院“创先争优”发言稿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征文演讲范文

站也辉煌 坐也辉煌征文演讲怎么写

一提起老师,人们也许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就是那些站在黑板下,手执教鞭,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任粉笔染白头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可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你们见过吗?在我县,还真有这么一位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班主任……这是一位有着十多项光荣称号的老师,他所任教的班级每届中考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 说到这儿,也许人们会想,这位老师坐着给学生上课,是不是就是一种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错了。他是一名重病缠身的老师,因不能久站而坚持坐着上课已经好多年了。 他,就是德化一中教师、共产党员郑辉煌。 1997年8月,郑辉煌两腿疼得厉害,实在忍不住了,来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大伙都惊呆了。郑老师得了肝肿大、胆囊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尤其是下肢患有严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可是医学界所说的“二号癌症”啊!当时,给他检查的县医院黄副院长清楚,如果再不住医院治疗,就有双脚截肢的危险!他忍不住冲着郑老师的妻子吼道:你们怎么不早些来呀! 是的,怎么不早些来?面对医生的责怪,郑老师的妻子又能说什么呢?丈夫是一个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的人,不是到了实在站不住的时候,他是不会去医院看病的啊! 从此,郑老师成了医院的常客。治疗的过程漫长而艰苦。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他总是舍不得请一天假。每天,他总是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再匆忙赶到医院挂瓶输液,从没落下过一节课。在医院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瘦弱的中年人,把病床当办公桌,左手正在打着点滴,右手却在备课或批改作业。此情此景,谁看了不为之动容?每当这个时候,医生、护士和病人们说话、走动时总是尽量地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位特殊的病人。 脉管炎患者病程极长,痛苦巨大。只要站上二十分钟,双脚就钻心般地疼。校长怕他上课站疼了,只好在讲台上放一张高脚靠背椅,让他坐着上课。其实坐久了,两脚也一样会疼,他就站一会儿,坐一会儿,边讲课边移动……日子久了,原来成直角的靠背椅前沿竟被磨损成光滑的椭圆! 上课时,郑老师经常病情发作,血液堵塞不通,皮肤发紫变黑,双脚肿胀欲裂,好像烈火焚烧,万箭穿心,豆大的汗珠像断线的珠子从他的额上一颗一颗地滚落下来。学生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都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有的学生急忙上去扶住他,要送他上医院,可他却总是咬一咬牙,轻轻地抚摸着双脚,强忍着疼痛,脸上带着微笑,一直硬撑着,硬撑着…… 就这样,几年如一日,郑老师带着病痛坚持坐着上课,他常常拖着沉重、蹒跚的步子,风里来,雨里去,“宿舍——教室——医院”,成了他生活的“三重奏”。许多人对他的行为难以理解,问他时,他总是笑了笑说:“别人身强力壮能发100瓦、200瓦的光亮,我是一名党员,虽然能力有限,也要发5瓦、10瓦的光亮!”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体现了一个教师、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这些年来,郑老师为了治病,已经花掉了好几万元的医疗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前年春季,长期患肺心病的父亲因无钱医治而过世;他上有年愈七十的母亲,下有年仅十五的孩子,全家上上下下所有开支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保障,成了地地道道的“特困教师”。 尽管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忍受着肉体病痛的折磨,郑老师却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天。在德化一中,郑老师可是个有口皆碑的热心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潜心钻研,他成了学科中的“领头雁”。谁工作中遇到拦路虎了,人们总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谁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人们还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课余时间,他的小屋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挤满了年轻的老师和学生,讨经验,查资料,诉苦恼……郑老师总是乐呵呵地接待他们,他说,帮了别人,心宽了,病自然也会好得快了。 真心换得真情,真情赢得信任。郑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目前在师范学院就读的一位学生,上初中时曾因厌学想退学,被郑老师给劝了回来。他在给郑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忘不了,教室里,您强忍着病痛给我们上课,豆大的汗珠在您苍白的脸上翻滚;忘不了,办公室内,面对我的荒唐可笑,幼稚单纯,您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忘不了,操场上,我们畅谈理想,探讨人生,是您为我拨开云雾,指点迷津……您常说‘当教师就要当好教师’,不久,我也将成为一名老师,会把您的话永远记在心底……” 德化一中校长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郑老师从来没有向学校提过生活上、待遇上的要求,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工作。是的,病痛阻止不了郑老师对事业的追求,他以常人没有的毅力创造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1992年中考,他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率达到100%,创下了德化一中历年中考语文成绩最高纪录;1996年中考,他所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录取首批重点高中的学生达31人;1999年中考,语文成绩上100分的全县只有14人,而他教的学生就占了5人,并取得单科最高分;他撰写了几十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还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县政府等二十多次表彰……数字是枯燥的,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大写的人! “站也辉煌,坐也辉煌。”这辉煌的背后,几多的心血,几多的付出,无人知晓。但这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无私,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此稿获德化县“机关党建文化节”演讲比赛一等奖) ( 辉煌   征文 )

公安分局庆七一演讲稿怎么写

一提起老师,人们也许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就是那些站在黑板下,手执教鞭,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任粉笔染白头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可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你们见过吗?在我县,还真有这么一位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班主任……这是一位有着十多项光荣称号的老师,他所任教的班级每届中考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 说到这儿,也许人们会想,这位老师坐着给学生上课,是不是就是一种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错了。他是一名重病缠身的老师,因不能久站而坚持坐着上课已经好多年了。 他,就是德化一中教师、共产党员郑辉煌。 1997年8月,郑辉煌两腿疼得厉害,实在忍不住了,来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大伙都惊呆了。郑老师得了肝肿大、胆囊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尤其是下肢患有严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可是医学界所说的“二号癌症”啊!当时,给他检查的县医院黄副院长清楚,如果再不住医院治疗,就有双脚截肢的危险!他忍不住冲着郑老师的妻子吼道:你们怎么不早些来呀! 是的,怎么不早些来?面对医生的责怪,郑老师的妻子又能说什么呢?丈夫是一个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的人,不是到了实在站不住的时候,他是不会去医院看病的啊! 从此,郑老师成了医院的常客。治疗的过程漫长而艰苦。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他总是舍不得请一天假。每天,他总是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再匆忙赶到医院挂瓶输液,从没落下过一节课。在医院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瘦弱的中年人,把病床当办公桌,左手正在打着点滴,右手却在备课或批改作业。此情此景,谁看了不为之动容?每当这个时候,医生、护士和病人们说话、走动时总是尽量地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位特殊的病人。 脉管炎患者病程极长,痛苦巨大。只要站上二十分钟,双脚就钻心般地疼。校长怕他上课站疼了,只好在讲台上放一张高脚靠背椅,让他坐着上课。其实坐久了,两脚也一样会疼,他就站一会儿,坐一会儿,边讲课边移动……日子久了,原来成直角的靠背椅前沿竟被磨损成光滑的椭圆! 上课时,郑老师经常病情发作,血液堵塞不通,皮肤发紫变黑,双脚肿胀欲裂,好像烈火焚烧,万箭穿心,豆大的汗珠像断线的珠子从他的额上一颗一颗地滚落下来。学生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都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有的学生急忙上去扶住他,要送他上医院,可他却总是咬一咬牙,轻轻地抚摸着双脚,强忍着疼痛,脸上带着微笑,一直硬撑着,硬撑着…… 就这样,几年如一日,郑老师带着病痛坚持坐着上课,他常常拖着沉重、蹒跚的步子,风里来,雨里去,“宿舍——教室——医院”,成了他生活的“三重奏”。许多人对他的行为难以理解,问他时,他总是笑了笑说:“别人身强力壮能发100瓦、200瓦的光亮,我是一名党员,虽然能力有限,也要发5瓦、10瓦的光亮!”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体现了一个教师、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这些年来,郑老师为了治病,已经花掉了好几万元的医疗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前年春季,长期患肺心病的父亲因无钱医治而过世;他上有年愈七十的母亲,下有年仅十五的孩子,全家上上下下所有开支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保障,成了地地道道的“特困教师”。 尽管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忍受着肉体病痛的折磨,郑老师却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天。在德化一中,郑老师可是个有口皆碑的热心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潜心钻研,他成了学科中的“领头雁”。谁工作中遇到拦路虎了,人们总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谁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人们还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课余时间,他的小屋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挤满了年轻的老师和学生,讨经验,查资料,诉苦恼……郑老师总是乐呵呵地接待他们,他说,帮了别人,心宽了,病自然也会好得快了。 真心换得真情,真情赢得信任。郑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目前在师范学院就读的一位学生,上初中时曾因厌学想退学,被郑老师给劝了回来。他在给郑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忘不了,教室里,您强忍着病痛给我们上课,豆大的汗珠在您苍白的脸上翻滚;忘不了,办公室内,面对我的荒唐可笑,幼稚单纯,您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忘不了,操场上,我们畅谈理想,探讨人生,是您为我拨开云雾,指点迷津……您常说‘当教师就要当好教师’,不久,我也将成为一名老师,会把您的话永远记在心底……” 德化一中校长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郑老师从来没有向学校提过生活上、待遇上的要求,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工作。是的,病痛阻止不了郑老师对事业的追求,他以常人没有的毅力创造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1992年中考,他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率达到100%,创下了德化一中历年中考语文成绩最高纪录;1996年中考,他所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录取首批重点高中的学生达31人;1999年中考,语文成绩上100分的全县只有14人,而他教的学生就占了5人,并取得单科最高分;他撰写了几十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还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县政府等二十多次表彰……数字是枯燥的,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大写的人! “站也辉煌,坐也辉煌。”这辉煌的背后,几多的心血,几多的付出,无人知晓。但这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无私,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此稿获德化县“机关党建文化节”演讲比赛一等奖) ( 演讲稿   公安分局 )

调研人的精神家园演讲稿怎么写

一提起老师,人们也许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就是那些站在黑板下,手执教鞭,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任粉笔染白头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可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你们见过吗?在我县,还真有这么一位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班主任……这是一位有着十多项光荣称号的老师,他所任教的班级每届中考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 说到这儿,也许人们会想,这位老师坐着给学生上课,是不是就是一种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错了。他是一名重病缠身的老师,因不能久站而坚持坐着上课已经好多年了。 他,就是德化一中教师、共产党员郑辉煌。 1997年8月,郑辉煌两腿疼得厉害,实在忍不住了,来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大伙都惊呆了。郑老师得了肝肿大、胆囊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尤其是下肢患有严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可是医学界所说的“二号癌症”啊!当时,给他检查的县医院黄副院长清楚,如果再不住医院治疗,就有双脚截肢的危险!他忍不住冲着郑老师的妻子吼道:你们怎么不早些来呀! 是的,怎么不早些来?面对医生的责怪,郑老师的妻子又能说什么呢?丈夫是一个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的人,不是到了实在站不住的时候,他是不会去医院看病的啊! 从此,郑老师成了医院的常客。治疗的过程漫长而艰苦。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他总是舍不得请一天假。每天,他总是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再匆忙赶到医院挂瓶输液,从没落下过一节课。在医院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瘦弱的中年人,把病床当办公桌,左手正在打着点滴,右手却在备课或批改作业。此情此景,谁看了不为之动容?每当这个时候,医生、护士和病人们说话、走动时总是尽量地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位特殊的病人。 脉管炎患者病程极长,痛苦巨大。只要站上二十分钟,双脚就钻心般地疼。校长怕他上课站疼了,只好在讲台上放一张高脚靠背椅,让他坐着上课。其实坐久了,两脚也一样会疼,他就站一会儿,坐一会儿,边讲课边移动……日子久了,原来成直角的靠背椅前沿竟被磨损成光滑的椭圆! 上课时,郑老师经常病情发作,血液堵塞不通,皮肤发紫变黑,双脚肿胀欲裂,好像烈火焚烧,万箭穿心,豆大的汗珠像断线的珠子从他的额上一颗一颗地滚落下来。学生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都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有的学生急忙上去扶住他,要送他上医院,可他却总是咬一咬牙,轻轻地抚摸着双脚,强忍着疼痛,脸上带着微笑,一直硬撑着,硬撑着…… 就这样,几年如一日,郑老师带着病痛坚持坐着上课,他常常拖着沉重、蹒跚的步子,风里来,雨里去,“宿舍——教室——医院”,成了他生活的“三重奏”。许多人对他的行为难以理解,问他时,他总是笑了笑说:“别人身强力壮能发100瓦、200瓦的光亮,我是一名党员,虽然能力有限,也要发5瓦、10瓦的光亮!”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体现了一个教师、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这些年来,郑老师为了治病,已经花掉了好几万元的医疗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前年春季,长期患肺心病的父亲因无钱医治而过世;他上有年愈七十的母亲,下有年仅十五的孩子,全家上上下下所有开支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保障,成了地地道道的“特困教师”。 尽管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忍受着肉体病痛的折磨,郑老师却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天。在德化一中,郑老师可是个有口皆碑的热心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潜心钻研,他成了学科中的“领头雁”。谁工作中遇到拦路虎了,人们总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谁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人们还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课余时间,他的小屋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挤满了年轻的老师和学生,讨经验,查资料,诉苦恼……郑老师总是乐呵呵地接待他们,他说,帮了别人,心宽了,病自然也会好得快了。 真心换得真情,真情赢得信任。郑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目前在师范学院就读的一位学生,上初中时曾因厌学想退学,被郑老师给劝了回来。他在给郑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忘不了,教室里,您强忍着病痛给我们上课,豆大的汗珠在您苍白的脸上翻滚;忘不了,办公室内,面对我的荒唐可笑,幼稚单纯,您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忘不了,操场上,我们畅谈理想,探讨人生,是您为我拨开云雾,指点迷津……您常说‘当教师就要当好教师’,不久,我也将成为一名老师,会把您的话永远记在心底……” 德化一中校长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郑老师从来没有向学校提过生活上、待遇上的要求,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工作。是的,病痛阻止不了郑老师对事业的追求,他以常人没有的毅力创造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1992年中考,他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率达到100%,创下了德化一中历年中考语文成绩最高纪录;1996年中考,他所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录取首批重点高中的学生达31人;1999年中考,语文成绩上100分的全县只有14人,而他教的学生就占了5人,并取得单科最高分;他撰写了几十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还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县政府等二十多次表彰……数字是枯燥的,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大写的人! “站也辉煌,坐也辉煌。”这辉煌的背后,几多的心血,几多的付出,无人知晓。但这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无私,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此稿获德化县“机关党建文化节”演讲比赛一等奖) ( 演讲稿   调研 )

(安全演讲稿)安全是什么怎么写

一提起老师,人们也许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就是那些站在黑板下,手执教鞭,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任粉笔染白头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可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你们见过吗?在我县,还真有这么一位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班主任……这是一位有着十多项光荣称号的老师,他所任教的班级每届中考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 说到这儿,也许人们会想,这位老师坐着给学生上课,是不是就是一种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错了。他是一名重病缠身的老师,因不能久站而坚持坐着上课已经好多年了。 他,就是德化一中教师、共产党员郑辉煌。 1997年8月,郑辉煌两腿疼得厉害,实在忍不住了,来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大伙都惊呆了。郑老师得了肝肿大、胆囊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尤其是下肢患有严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可是医学界所说的“二号癌症”啊!当时,给他检查的县医院黄副院长清楚,如果再不住医院治疗,就有双脚截肢的危险!他忍不住冲着郑老师的妻子吼道:你们怎么不早些来呀! 是的,怎么不早些来?面对医生的责怪,郑老师的妻子又能说什么呢?丈夫是一个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的人,不是到了实在站不住的时候,他是不会去医院看病的啊! 从此,郑老师成了医院的常客。治疗的过程漫长而艰苦。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他总是舍不得请一天假。每天,他总是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再匆忙赶到医院挂瓶输液,从没落下过一节课。在医院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瘦弱的中年人,把病床当办公桌,左手正在打着点滴,右手却在备课或批改作业。此情此景,谁看了不为之动容?每当这个时候,医生、护士和病人们说话、走动时总是尽量地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位特殊的病人。 脉管炎患者病程极长,痛苦巨大。只要站上二十分钟,双脚就钻心般地疼。校长怕他上课站疼了,只好在讲台上放一张高脚靠背椅,让他坐着上课。其实坐久了,两脚也一样会疼,他就站一会儿,坐一会儿,边讲课边移动……日子久了,原来成直角的靠背椅前沿竟被磨损成光滑的椭圆! 上课时,郑老师经常病情发作,血液堵塞不通,皮肤发紫变黑,双脚肿胀欲裂,好像烈火焚烧,万箭穿心,豆大的汗珠像断线的珠子从他的额上一颗一颗地滚落下来。学生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都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有的学生急忙上去扶住他,要送他上医院,可他却总是咬一咬牙,轻轻地抚摸着双脚,强忍着疼痛,脸上带着微笑,一直硬撑着,硬撑着…… 就这样,几年如一日,郑老师带着病痛坚持坐着上课,他常常拖着沉重、蹒跚的步子,风里来,雨里去,“宿舍——教室——医院”,成了他生活的“三重奏”。许多人对他的行为难以理解,问他时,他总是笑了笑说:“别人身强力壮能发100瓦、200瓦的光亮,我是一名党员,虽然能力有限,也要发5瓦、10瓦的光亮!”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体现了一个教师、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这些年来,郑老师为了治病,已经花掉了好几万元的医疗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前年春季,长期患肺心病的父亲因无钱医治而过世;他上有年愈七十的母亲,下有年仅十五的孩子,全家上上下下所有开支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保障,成了地地道道的“特困教师”。 尽管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忍受着肉体病痛的折磨,郑老师却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天。在德化一中,郑老师可是个有口皆碑的热心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潜心钻研,他成了学科中的“领头雁”。谁工作中遇到拦路虎了,人们总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谁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人们还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课余时间,他的小屋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挤满了年轻的老师和学生,讨经验,查资料,诉苦恼……郑老师总是乐呵呵地接待他们,他说,帮了别人,心宽了,病自然也会好得快了。 真心换得真情,真情赢得信任。郑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目前在师范学院就读的一位学生,上初中时曾因厌学想退学,被郑老师给劝了回来。他在给郑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忘不了,教室里,您强忍着病痛给我们上课,豆大的汗珠在您苍白的脸上翻滚;忘不了,办公室内,面对我的荒唐可笑,幼稚单纯,您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忘不了,操场上,我们畅谈理想,探讨人生,是您为我拨开云雾,指点迷津……您常说‘当教师就要当好教师’,不久,我也将成为一名老师,会把您的话永远记在心底……” 德化一中校长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郑老师从来没有向学校提过生活上、待遇上的要求,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工作。是的,病痛阻止不了郑老师对事业的追求,他以常人没有的毅力创造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1992年中考,他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率达到100%,创下了德化一中历年中考语文成绩最高纪录;1996年中考,他所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录取首批重点高中的学生达31人;1999年中考,语文成绩上100分的全县只有14人,而他教的学生就占了5人,并取得单科最高分;他撰写了几十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还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县政府等二十多次表彰……数字是枯燥的,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大写的人! “站也辉煌,坐也辉煌。”这辉煌的背后,几多的心血,几多的付出,无人知晓。但这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无私,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此稿获德化县“机关党建文化节”演讲比赛一等奖) ( 演讲稿   )

国土资源局爱岗敬业演讲稿怎么写

一提起老师,人们也许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就是那些站在黑板下,手执教鞭,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任粉笔染白头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可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你们见过吗?在我县,还真有这么一位坐着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班主任……这是一位有着十多项光荣称号的老师,他所任教的班级每届中考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 说到这儿,也许人们会想,这位老师坐着给学生上课,是不是就是一种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错了。他是一名重病缠身的老师,因不能久站而坚持坐着上课已经好多年了。 他,就是德化一中教师、共产党员郑辉煌。 1997年8月,郑辉煌两腿疼得厉害,实在忍不住了,来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大伙都惊呆了。郑老师得了肝肿大、胆囊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尤其是下肢患有严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可是医学界所说的“二号癌症”啊!当时,给他检查的县医院黄副院长清楚,如果再不住医院治疗,就有双脚截肢的危险!他忍不住冲着郑老师的妻子吼道:你们怎么不早些来呀! 是的,怎么不早些来?面对医生的责怪,郑老师的妻子又能说什么呢?丈夫是一个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的人,不是到了实在站不住的时候,他是不会去医院看病的啊! 从此,郑老师成了医院的常客。治疗的过程漫长而艰苦。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他总是舍不得请一天假。每天,他总是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再匆忙赶到医院挂瓶输液,从没落下过一节课。在医院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瘦弱的中年人,把病床当办公桌,左手正在打着点滴,右手却在备课或批改作业。此情此景,谁看了不为之动容?每当这个时候,医生、护士和病人们说话、走动时总是尽量地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位特殊的病人。 脉管炎患者病程极长,痛苦巨大。只要站上二十分钟,双脚就钻心般地疼。校长怕他上课站疼了,只好在讲台上放一张高脚靠背椅,让他坐着上课。其实坐久了,两脚也一样会疼,他就站一会儿,坐一会儿,边讲课边移动……日子久了,原来成直角的靠背椅前沿竟被磨损成光滑的椭圆! 上课时,郑老师经常病情发作,血液堵塞不通,皮肤发紫变黑,双脚肿胀欲裂,好像烈火焚烧,万箭穿心,豆大的汗珠像断线的珠子从他的额上一颗一颗地滚落下来。学生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都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有的学生急忙上去扶住他,要送他上医院,可他却总是咬一咬牙,轻轻地抚摸着双脚,强忍着疼痛,脸上带着微笑,一直硬撑着,硬撑着…… 就这样,几年如一日,郑老师带着病痛坚持坐着上课,他常常拖着沉重、蹒跚的步子,风里来,雨里去,“宿舍——教室——医院”,成了他生活的“三重奏”。许多人对他的行为难以理解,问他时,他总是笑了笑说:“别人身强力壮能发100瓦、200瓦的光亮,我是一名党员,虽然能力有限,也要发5瓦、10瓦的光亮!”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体现了一个教师、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这些年来,郑老师为了治病,已经花掉了好几万元的医疗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前年春季,长期患肺心病的父亲因无钱医治而过世;他上有年愈七十的母亲,下有年仅十五的孩子,全家上上下下所有开支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保障,成了地地道道的“特困教师”。 尽管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忍受着肉体病痛的折磨,郑老师却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天。在德化一中,郑老师可是个有口皆碑的热心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潜心钻研,他成了学科中的“领头雁”。谁工作中遇到拦路虎了,人们总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谁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人们还是第一个想起他:“走,找郑老师去!”课余时间,他的小屋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挤满了年轻的老师和学生,讨经验,查资料,诉苦恼……郑老师总是乐呵呵地接待他们,他说,帮了别人,心宽了,病自然也会好得快了。 真心换得真情,真情赢得信任。郑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目前在师范学院就读的一位学生,上初中时曾因厌学想退学,被郑老师给劝了回来。他在给郑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忘不了,教室里,您强忍着病痛给我们上课,豆大的汗珠在您苍白的脸上翻滚;忘不了,办公室内,面对我的荒唐可笑,幼稚单纯,您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忘不了,操场上,我们畅谈理想,探讨人生,是您为我拨开云雾,指点迷津……您常说‘当教师就要当好教师’,不久,我也将成为一名老师,会把您的话永远记在心底……” 德化一中校长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郑老师从来没有向学校提过生活上、待遇上的要求,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工作。是的,病痛阻止不了郑老师对事业的追求,他以常人没有的毅力创造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1992年中考,他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率达到100%,创下了德化一中历年中考语文成绩最高纪录;1996年中考,他所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录取首批重点高中的学生达31人;1999年中考,语文成绩上100分的全县只有14人,而他教的学生就占了5人,并取得单科最高分;他撰写了几十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还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县政府等二十多次表彰……数字是枯燥的,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大写的人! “站也辉煌,坐也辉煌。”这辉煌的背后,几多的心血,几多的付出,无人知晓。但这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无私,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此稿获德化县“机关党建文化节”演讲比赛一等奖) ( 爱岗敬业   国土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