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范文模板

共有230人参考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怎么写,5119字免费三个代表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怎么写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范文(5119字)

今年2月,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及参加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时,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其中关于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三个代表”的论述,尤其立意深刻,意义深远。他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联系上,深刻揭示了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本质和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
“三个代表”的论述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新的、全面而又完整的概括。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那天起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党领导的一切社会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毫无私利、始终代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党。这就是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我们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宝贵经验。“三个代表”的论述,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就国际环境而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这既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使我们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就国内环境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种种影响,给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历史上产生并遗留下来的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依然时刻影响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中,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不仅对于当前深入开展县(市)“三讲”教育是有力的推动,而且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坚持“三个代表”精神,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产党员是党的细胞,“三个代表”的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党员队伍素质的高低。我们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员必须具有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党员的这种素质,只有在党组织的长期培养教育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加强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毛泽东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艰巨任务,各级党组织应当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加强党的建设,重视抓好教育党员、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工作。
应当肯定,过去几年,我们省的党员教育工作是有成绩的,对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拚搏、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周福坤、李常水、艾爱国、郭树人等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但是也要看到,党员教育工作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也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尚不够有力,不少地方的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有些党组织对这项工作还不够重视。党员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的党员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识跟不上迅速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二是相当一些党员掌握新知识不够,缺少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三是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在少数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中存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战斗力,我们绝不能无动于衷,任其发展,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论述的要求,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工作,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既要继承我们党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又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和党员队伍的新情况,不断加以改革和创新。
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邓小平理论教育。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与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学习邓小平理论,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就很难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很难有坚强的党性,也就谈不上是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真正的先进分子。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些党的组织埋头于具体事务,不重视党员理论学习的状况。要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作为党员教育和整个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掌握贯串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这一远大理想,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所在。现在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信心不足,摇来摆去。各级党组织必须认识到讲理想信念和坚持“三个代表”的一致性,大力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广大党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并教育引导党员在为实现现阶段纲领而努力奋斗的同时,始终不忘共产主义远大目标。
三是加强党的宗旨教育。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说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富裕和幸福。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要求每个党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则参加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商品生产经营者,而应遵循党性原则,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下,在各种利欲的诱惑下,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与民争利,有的甚至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政策和制度规定以外的私利。这是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各级党组织必须大力加强对党员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做到多作贡献,少讲索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四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智力条件。列宁曾经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共产党员如果科学文化知识贫乏,没有为人民服务和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在群众中就没有示范力、影响力、号召力。要使共产党员真正成为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先进分子,必须引导党员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必须大力采用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的方式方法。要摒弃那种把党员教育与经济工作割裂开来的做法。可以开展融党员教育与经济工作于一体的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我们省全省及一些市州开展的“先锋工程”、“双学双带”、“三心三为”活动,把党员教育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要组织一些必要的辅导课,而且要采取党员乐于接受的双向交流、说服疏导的办法进行教育。要根据党员因参与经济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而比较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要把思想教育与典型示范、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增强党员教育的直观性。要把电化教育、大众传媒手段引入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四)
要搞好党员教育工作,各级党组织必须根据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党员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当前在实践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把党员教育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表明,党的建设是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密不可分的。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自身状况,说到底是为了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政治任务的实现,将“三个代表”的要求付诸实践。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须紧密结合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来进行,绝不能脱离贯彻基本路线的实践搞教育。要通过抓好党员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贯彻基本路线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用贯彻基本路线的实践,用完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工作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党员教育工作的成效,并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生动活泼的内容及时吸收到党建工作中来,使党员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成效。
二是把党员教育的统一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无论对哪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都是一致的,都必须具备党章规定的条件,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这样,才能成为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先进分子。因此,任何一个地方和部门的党员教育工作,都必须按照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去进行,这是党员教育的统一性。不讲这种统一性,就会丧失党员教育工作的原则性。但是,我们省有290多万党员, 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年龄党龄有差异,受教育的程度有差异,职业职务也有差异。这就需要在坚持党员教育统一性、原则性的同时,注意层次性,加强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党员的不同情况,从他们现有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他们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党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原有基础和水准上得到新的提高。
三是把加强教育和加强监督结合起来。要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使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发挥作用,既离不开教育,也离不开严格的监督。对党员进行教育,就是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去武装党员头脑,使之转化为党员的内心信念,从而防止和克服种种错误、落后、愚昧的思想,以提高党员素质的过程。对党员进行监督,则是党的组织、党内其他同志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按照党的制度和纪律的要求,以外在的力量去约束其行为的过程。教育和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不抓教育,只讲监督,党员的党性觉悟没有提高,自律意识没有增强,监督也搞不好。但只讲教育,不抓监督,没有约束,教育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应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是把启动党员的内在积极性与加强党员教育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应在启动党员的内在积极性上下功夫,把启动党员的内在积极性和发挥党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作用结合起来。要按照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注意引导党员在重视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同时,要加强党员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党员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把身教和言教结合起来;要努力钻研党员教育规律,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知识品位,增强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本领。这样,党员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49174/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三个代表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三个代表范文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怎么写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在新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有其重要的时代背景,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看,主要有三点: 第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人类进入20世纪末,世界发生重大转折,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加速经济发展,经受住新的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苏共党内腐败由来已久,从而繁衍出一批蛀虫。他们希望“变天”,以便“合法”地保持和扩大自己侵吞来的社会财富。党外反共分子点燃了剧变之火,党内的腐败分于遥相呼应,推波助澜。从解体后的结果看,现在俄罗斯的“新贵”,大多不是持不同政见者,也不是黑市倒爷,而是原苏共党内的各级官员。看来,正是这些党内蛀虫,先是借“改革”摧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后在解体后毫无顾忌地成为“暴发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时莫斯科是那样平静,政权交替是那样顺利。正是由于党内腐败分子败坏了党的形象,使党严重脱离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共党内腐败是其垮台的一个深层原因。 苏共的教训表明,官僚主义是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而官僚主义加腐败则必然使党变质,严重脱离群众。党中央多次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蓬勃发展,这又震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思考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进一步得出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有力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是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一些政界要人主张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演变战。配合这两种战争的,还有军事干涉战。其目的是要消灭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一统天下。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条件下,我们善不善于同他们打思想政治战。某些西方国家一直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毛泽东同志对此早有察觉,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到了八九十年代,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锐利眼光看透了这种图谋。他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其一,由“攻心——夺权——私有化”老三部曲变成“攻心——私有化——变权”新三部曲。西方一些人认为,完全可利用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时机而诱使中国推行私有化战略。只要私有化战略实现了,不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丧失了基础,而且社会主义政权也丧失了存在的基础。等到后几代人掌权的时候,共产党政权就会不夺自变。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思想上鼓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政治上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上鼓吹私有化。 其二,由“三化”发展到搞“七化”。所谓“三化”,就是西化、分化和弱化。所谓“七化”,就是在“三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淡化、腐化、丑化和溶化。淡化,是指淡化政治、理想、公有制和共产党领导等观念。腐化,是指利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钻中国法规的空隙,赚中国人的钱,腐蚀中共的干部,再赚更多的钱,搞垮中共的经济基础,进而搞垮中共的上层建筑”。丑化,是指利用我们党的工作失误和当前揭露出来的腐败分子的罪行,添枝加叶地加以丑化,使党在民众中威信下降,进而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溶化,是指以人权否定国家的主权,用西方的哲学和社会学说,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以上说的“七化”,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新策略,其要害是要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妄图使人们丧失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大厦的倾斜和倒塌。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研究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总体战略和措施,使领导干部自觉地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经受严峻的考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民族的觉悟和素质。只要党的各级组织朝气蓬勃、坚强有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提高了,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内背景看,也有三点: 第一,对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更加是对我们党的严重考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各种政治思潮、政治派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归根到底都由其能否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来决定。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众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大发展中,我们党要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就必须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对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深层思考。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市场经济和能否打胜这场改革攻坚战的严峻考验。市场经济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会促使人们产生一种自发动力,从而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金钱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享乐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个人利益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利己主义:这三种主义是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刻,人们头脑里容易淡化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和滋长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一旦这种人生观、价值观控制了某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脑,就容易产生和滋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正是这样一些典型代表。1989年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以反对腐败为幌子挑起来的。所以,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并强调,我们这个党已经非抓不行了。 要胜利完成改革攻坚和实现体制转变,稳定是前提。与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相伴随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与部分工人下岗相伴随的是政府减员和军队精简。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如何处理好一千多万下岗职工的生活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机关精简的几百万干部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好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和没有考上高校的中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几十万裁军人员和大批转业复员军人的安置问题,以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这是事关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警惕其他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滋长(如法轮功邪教组织和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等),警惕有人借机制造事端,破坏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面加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维护团结稳定的高度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 第三,对我们党新老交替、兴旺发达的战略谋划。我们党正进入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面临着能否提高整体素质、经受住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时在一部分人中也确实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飘浮,特别是腐败问题。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往往由于内部腐败引起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是由于它内部腐败,在大陆丧失了民心;这次在台湾选举中败北,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也是内部腐败,失掉了民心。我们党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问题,存在着有失民心的人和事。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永不退色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她一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民心不可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民心所向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力,说到底就是因为党是以人民群众为生存基础的。搞改革和建设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党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进行不懈的奋斗。建党8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党本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在世界大转折中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这确实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实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根本、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时代背景   提出 )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的深入思考怎么写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在新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有其重要的时代背景,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看,主要有三点: 第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人类进入20世纪末,世界发生重大转折,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加速经济发展,经受住新的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苏共党内腐败由来已久,从而繁衍出一批蛀虫。他们希望“变天”,以便“合法”地保持和扩大自己侵吞来的社会财富。党外反共分子点燃了剧变之火,党内的腐败分于遥相呼应,推波助澜。从解体后的结果看,现在俄罗斯的“新贵”,大多不是持不同政见者,也不是黑市倒爷,而是原苏共党内的各级官员。看来,正是这些党内蛀虫,先是借“改革”摧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后在解体后毫无顾忌地成为“暴发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时莫斯科是那样平静,政权交替是那样顺利。正是由于党内腐败分子败坏了党的形象,使党严重脱离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共党内腐败是其垮台的一个深层原因。 苏共的教训表明,官僚主义是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而官僚主义加腐败则必然使党变质,严重脱离群众。党中央多次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蓬勃发展,这又震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思考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进一步得出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有力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是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一些政界要人主张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演变战。配合这两种战争的,还有军事干涉战。其目的是要消灭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一统天下。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条件下,我们善不善于同他们打思想政治战。某些西方国家一直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毛泽东同志对此早有察觉,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到了八九十年代,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锐利眼光看透了这种图谋。他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其一,由“攻心——夺权——私有化”老三部曲变成“攻心——私有化——变权”新三部曲。西方一些人认为,完全可利用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时机而诱使中国推行私有化战略。只要私有化战略实现了,不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丧失了基础,而且社会主义政权也丧失了存在的基础。等到后几代人掌权的时候,共产党政权就会不夺自变。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思想上鼓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政治上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上鼓吹私有化。 其二,由“三化”发展到搞“七化”。所谓“三化”,就是西化、分化和弱化。所谓“七化”,就是在“三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淡化、腐化、丑化和溶化。淡化,是指淡化政治、理想、公有制和共产党领导等观念。腐化,是指利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钻中国法规的空隙,赚中国人的钱,腐蚀中共的干部,再赚更多的钱,搞垮中共的经济基础,进而搞垮中共的上层建筑”。丑化,是指利用我们党的工作失误和当前揭露出来的腐败分子的罪行,添枝加叶地加以丑化,使党在民众中威信下降,进而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溶化,是指以人权否定国家的主权,用西方的哲学和社会学说,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以上说的“七化”,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新策略,其要害是要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妄图使人们丧失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大厦的倾斜和倒塌。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研究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总体战略和措施,使领导干部自觉地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经受严峻的考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民族的觉悟和素质。只要党的各级组织朝气蓬勃、坚强有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提高了,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内背景看,也有三点: 第一,对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更加是对我们党的严重考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各种政治思潮、政治派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归根到底都由其能否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来决定。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众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大发展中,我们党要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就必须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对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深层思考。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市场经济和能否打胜这场改革攻坚战的严峻考验。市场经济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会促使人们产生一种自发动力,从而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金钱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享乐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个人利益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利己主义:这三种主义是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刻,人们头脑里容易淡化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和滋长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一旦这种人生观、价值观控制了某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脑,就容易产生和滋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正是这样一些典型代表。1989年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以反对腐败为幌子挑起来的。所以,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并强调,我们这个党已经非抓不行了。 要胜利完成改革攻坚和实现体制转变,稳定是前提。与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相伴随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与部分工人下岗相伴随的是政府减员和军队精简。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如何处理好一千多万下岗职工的生活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机关精简的几百万干部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好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和没有考上高校的中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几十万裁军人员和大批转业复员军人的安置问题,以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这是事关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警惕其他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滋长(如法轮功邪教组织和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等),警惕有人借机制造事端,破坏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面加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维护团结稳定的高度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 第三,对我们党新老交替、兴旺发达的战略谋划。我们党正进入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面临着能否提高整体素质、经受住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时在一部分人中也确实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飘浮,特别是腐败问题。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往往由于内部腐败引起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是由于它内部腐败,在大陆丧失了民心;这次在台湾选举中败北,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也是内部腐败,失掉了民心。我们党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问题,存在着有失民心的人和事。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永不退色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她一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民心不可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民心所向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力,说到底就是因为党是以人民群众为生存基础的。搞改革和建设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党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进行不懈的奋斗。建党8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党本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在世界大转折中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这确实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实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根本、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重要思想   意义 )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怎么写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在新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有其重要的时代背景,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看,主要有三点: 第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人类进入20世纪末,世界发生重大转折,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加速经济发展,经受住新的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苏共党内腐败由来已久,从而繁衍出一批蛀虫。他们希望“变天”,以便“合法”地保持和扩大自己侵吞来的社会财富。党外反共分子点燃了剧变之火,党内的腐败分于遥相呼应,推波助澜。从解体后的结果看,现在俄罗斯的“新贵”,大多不是持不同政见者,也不是黑市倒爷,而是原苏共党内的各级官员。看来,正是这些党内蛀虫,先是借“改革”摧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后在解体后毫无顾忌地成为“暴发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时莫斯科是那样平静,政权交替是那样顺利。正是由于党内腐败分子败坏了党的形象,使党严重脱离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共党内腐败是其垮台的一个深层原因。 苏共的教训表明,官僚主义是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而官僚主义加腐败则必然使党变质,严重脱离群众。党中央多次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蓬勃发展,这又震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思考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进一步得出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有力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是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一些政界要人主张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演变战。配合这两种战争的,还有军事干涉战。其目的是要消灭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一统天下。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条件下,我们善不善于同他们打思想政治战。某些西方国家一直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毛泽东同志对此早有察觉,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到了八九十年代,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锐利眼光看透了这种图谋。他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其一,由“攻心——夺权——私有化”老三部曲变成“攻心——私有化——变权”新三部曲。西方一些人认为,完全可利用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时机而诱使中国推行私有化战略。只要私有化战略实现了,不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丧失了基础,而且社会主义政权也丧失了存在的基础。等到后几代人掌权的时候,共产党政权就会不夺自变。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思想上鼓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政治上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上鼓吹私有化。 其二,由“三化”发展到搞“七化”。所谓“三化”,就是西化、分化和弱化。所谓“七化”,就是在“三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淡化、腐化、丑化和溶化。淡化,是指淡化政治、理想、公有制和共产党领导等观念。腐化,是指利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钻中国法规的空隙,赚中国人的钱,腐蚀中共的干部,再赚更多的钱,搞垮中共的经济基础,进而搞垮中共的上层建筑”。丑化,是指利用我们党的工作失误和当前揭露出来的腐败分子的罪行,添枝加叶地加以丑化,使党在民众中威信下降,进而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溶化,是指以人权否定国家的主权,用西方的哲学和社会学说,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以上说的“七化”,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新策略,其要害是要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妄图使人们丧失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大厦的倾斜和倒塌。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研究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总体战略和措施,使领导干部自觉地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经受严峻的考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民族的觉悟和素质。只要党的各级组织朝气蓬勃、坚强有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提高了,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内背景看,也有三点: 第一,对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更加是对我们党的严重考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各种政治思潮、政治派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归根到底都由其能否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来决定。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众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大发展中,我们党要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就必须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对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深层思考。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市场经济和能否打胜这场改革攻坚战的严峻考验。市场经济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会促使人们产生一种自发动力,从而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金钱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享乐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个人利益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利己主义:这三种主义是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刻,人们头脑里容易淡化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和滋长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一旦这种人生观、价值观控制了某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脑,就容易产生和滋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正是这样一些典型代表。1989年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以反对腐败为幌子挑起来的。所以,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并强调,我们这个党已经非抓不行了。 要胜利完成改革攻坚和实现体制转变,稳定是前提。与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相伴随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与部分工人下岗相伴随的是政府减员和军队精简。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如何处理好一千多万下岗职工的生活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机关精简的几百万干部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好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和没有考上高校的中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几十万裁军人员和大批转业复员军人的安置问题,以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这是事关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警惕其他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滋长(如法轮功邪教组织和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等),警惕有人借机制造事端,破坏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面加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维护团结稳定的高度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 第三,对我们党新老交替、兴旺发达的战略谋划。我们党正进入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面临着能否提高整体素质、经受住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时在一部分人中也确实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飘浮,特别是腐败问题。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往往由于内部腐败引起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是由于它内部腐败,在大陆丧失了民心;这次在台湾选举中败北,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也是内部腐败,失掉了民心。我们党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问题,存在着有失民心的人和事。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永不退色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她一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民心不可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民心所向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力,说到底就是因为党是以人民群众为生存基础的。搞改革和建设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党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进行不懈的奋斗。建党8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党本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在世界大转折中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这确实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实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根本、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哲学   代表 )

从文化的时代性看“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怎么写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在新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有其重要的时代背景,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看,主要有三点: 第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人类进入20世纪末,世界发生重大转折,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加速经济发展,经受住新的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苏共党内腐败由来已久,从而繁衍出一批蛀虫。他们希望“变天”,以便“合法”地保持和扩大自己侵吞来的社会财富。党外反共分子点燃了剧变之火,党内的腐败分于遥相呼应,推波助澜。从解体后的结果看,现在俄罗斯的“新贵”,大多不是持不同政见者,也不是黑市倒爷,而是原苏共党内的各级官员。看来,正是这些党内蛀虫,先是借“改革”摧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后在解体后毫无顾忌地成为“暴发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时莫斯科是那样平静,政权交替是那样顺利。正是由于党内腐败分子败坏了党的形象,使党严重脱离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共党内腐败是其垮台的一个深层原因。 苏共的教训表明,官僚主义是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而官僚主义加腐败则必然使党变质,严重脱离群众。党中央多次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蓬勃发展,这又震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思考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进一步得出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有力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是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一些政界要人主张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演变战。配合这两种战争的,还有军事干涉战。其目的是要消灭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一统天下。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条件下,我们善不善于同他们打思想政治战。某些西方国家一直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毛泽东同志对此早有察觉,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到了八九十年代,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锐利眼光看透了这种图谋。他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其一,由“攻心——夺权——私有化”老三部曲变成“攻心——私有化——变权”新三部曲。西方一些人认为,完全可利用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时机而诱使中国推行私有化战略。只要私有化战略实现了,不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丧失了基础,而且社会主义政权也丧失了存在的基础。等到后几代人掌权的时候,共产党政权就会不夺自变。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思想上鼓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政治上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上鼓吹私有化。 其二,由“三化”发展到搞“七化”。所谓“三化”,就是西化、分化和弱化。所谓“七化”,就是在“三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淡化、腐化、丑化和溶化。淡化,是指淡化政治、理想、公有制和共产党领导等观念。腐化,是指利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钻中国法规的空隙,赚中国人的钱,腐蚀中共的干部,再赚更多的钱,搞垮中共的经济基础,进而搞垮中共的上层建筑”。丑化,是指利用我们党的工作失误和当前揭露出来的腐败分子的罪行,添枝加叶地加以丑化,使党在民众中威信下降,进而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溶化,是指以人权否定国家的主权,用西方的哲学和社会学说,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以上说的“七化”,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新策略,其要害是要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妄图使人们丧失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大厦的倾斜和倒塌。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研究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总体战略和措施,使领导干部自觉地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经受严峻的考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民族的觉悟和素质。只要党的各级组织朝气蓬勃、坚强有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提高了,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内背景看,也有三点: 第一,对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更加是对我们党的严重考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各种政治思潮、政治派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归根到底都由其能否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来决定。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众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大发展中,我们党要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就必须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对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深层思考。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市场经济和能否打胜这场改革攻坚战的严峻考验。市场经济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会促使人们产生一种自发动力,从而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金钱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享乐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个人利益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利己主义:这三种主义是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刻,人们头脑里容易淡化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和滋长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一旦这种人生观、价值观控制了某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脑,就容易产生和滋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正是这样一些典型代表。1989年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以反对腐败为幌子挑起来的。所以,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并强调,我们这个党已经非抓不行了。 要胜利完成改革攻坚和实现体制转变,稳定是前提。与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相伴随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与部分工人下岗相伴随的是政府减员和军队精简。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如何处理好一千多万下岗职工的生活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机关精简的几百万干部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好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和没有考上高校的中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几十万裁军人员和大批转业复员军人的安置问题,以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这是事关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警惕其他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滋长(如法轮功邪教组织和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等),警惕有人借机制造事端,破坏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面加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维护团结稳定的高度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 第三,对我们党新老交替、兴旺发达的战略谋划。我们党正进入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面临着能否提高整体素质、经受住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时在一部分人中也确实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飘浮,特别是腐败问题。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往往由于内部腐败引起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是由于它内部腐败,在大陆丧失了民心;这次在台湾选举中败北,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也是内部腐败,失掉了民心。我们党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问题,存在着有失民心的人和事。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永不退色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她一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民心不可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民心所向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力,说到底就是因为党是以人民群众为生存基础的。搞改革和建设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党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进行不懈的奋斗。建党8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党本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在世界大转折中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这确实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实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根本、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时代性   重要意义 )

学习“三个代表”加强参政党建设怎么写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在新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有其重要的时代背景,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看,主要有三点: 第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人类进入20世纪末,世界发生重大转折,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加速经济发展,经受住新的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苏共党内腐败由来已久,从而繁衍出一批蛀虫。他们希望“变天”,以便“合法”地保持和扩大自己侵吞来的社会财富。党外反共分子点燃了剧变之火,党内的腐败分于遥相呼应,推波助澜。从解体后的结果看,现在俄罗斯的“新贵”,大多不是持不同政见者,也不是黑市倒爷,而是原苏共党内的各级官员。看来,正是这些党内蛀虫,先是借“改革”摧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后在解体后毫无顾忌地成为“暴发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时莫斯科是那样平静,政权交替是那样顺利。正是由于党内腐败分子败坏了党的形象,使党严重脱离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共党内腐败是其垮台的一个深层原因。 苏共的教训表明,官僚主义是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而官僚主义加腐败则必然使党变质,严重脱离群众。党中央多次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蓬勃发展,这又震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思考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进一步得出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有力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是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一些政界要人主张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演变战。配合这两种战争的,还有军事干涉战。其目的是要消灭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一统天下。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条件下,我们善不善于同他们打思想政治战。某些西方国家一直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毛泽东同志对此早有察觉,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到了八九十年代,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锐利眼光看透了这种图谋。他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其一,由“攻心——夺权——私有化”老三部曲变成“攻心——私有化——变权”新三部曲。西方一些人认为,完全可利用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时机而诱使中国推行私有化战略。只要私有化战略实现了,不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丧失了基础,而且社会主义政权也丧失了存在的基础。等到后几代人掌权的时候,共产党政权就会不夺自变。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思想上鼓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政治上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上鼓吹私有化。 其二,由“三化”发展到搞“七化”。所谓“三化”,就是西化、分化和弱化。所谓“七化”,就是在“三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淡化、腐化、丑化和溶化。淡化,是指淡化政治、理想、公有制和共产党领导等观念。腐化,是指利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钻中国法规的空隙,赚中国人的钱,腐蚀中共的干部,再赚更多的钱,搞垮中共的经济基础,进而搞垮中共的上层建筑”。丑化,是指利用我们党的工作失误和当前揭露出来的腐败分子的罪行,添枝加叶地加以丑化,使党在民众中威信下降,进而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溶化,是指以人权否定国家的主权,用西方的哲学和社会学说,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以上说的“七化”,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新策略,其要害是要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妄图使人们丧失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大厦的倾斜和倒塌。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研究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总体战略和措施,使领导干部自觉地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经受严峻的考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民族的觉悟和素质。只要党的各级组织朝气蓬勃、坚强有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提高了,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内背景看,也有三点: 第一,对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更加是对我们党的严重考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各种政治思潮、政治派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归根到底都由其能否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来决定。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众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大发展中,我们党要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就必须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对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深层思考。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市场经济和能否打胜这场改革攻坚战的严峻考验。市场经济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会促使人们产生一种自发动力,从而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金钱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享乐主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个人利益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长利己主义:这三种主义是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刻,人们头脑里容易淡化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和滋长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一旦这种人生观、价值观控制了某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脑,就容易产生和滋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正是这样一些典型代表。1989年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以反对腐败为幌子挑起来的。所以,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并强调,我们这个党已经非抓不行了。 要胜利完成改革攻坚和实现体制转变,稳定是前提。与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相伴随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与部分工人下岗相伴随的是政府减员和军队精简。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如何处理好一千多万下岗职工的生活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机关精简的几百万干部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好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和没有考上高校的中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处理好几十万裁军人员和大批转业复员军人的安置问题,以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这是事关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警惕其他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滋长(如法轮功邪教组织和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等),警惕有人借机制造事端,破坏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面加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维护团结稳定的高度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 第三,对我们党新老交替、兴旺发达的战略谋划。我们党正进入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面临着能否提高整体素质、经受住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时在一部分人中也确实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飘浮,特别是腐败问题。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往往由于内部腐败引起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是由于它内部腐败,在大陆丧失了民心;这次在台湾选举中败北,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也是内部腐败,失掉了民心。我们党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问题,存在着有失民心的人和事。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永不退色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她一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民心不可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民心所向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力,说到底就是因为党是以人民群众为生存基础的。搞改革和建设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党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进行不懈的奋斗。建党8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综上所述,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党本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在世界大转折中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这确实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实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根本、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参政党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