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浅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模板

共有276人参考浅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么写,4310字免费三个代表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浅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么写

浅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4310字)

浅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思想最早是有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200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70多年的基本经验,指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二)“三个代表”重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在江泽民同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用十六个部分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论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这些内容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的。在这些内容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是核心内容。其他内容是这个核心内容的展开和延伸。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新发展,凝聚着全党智慧和时代精神,展示了我党与时俱进和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把它理解透,吃透并最终转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专业的大学生尤应认识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教授我们如何更有效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无论是农村的干部群众还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座谈中都勉励当代大学生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及其本质、并在学习中把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二、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性

(一)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掌握和理解抽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棒子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实现对人思想的教育,这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初级目标是相同的。“三个代表”思想解决的如何建设党,建设一个怎样的党的问题,旨在对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认识进行指导和统一,教育全体党员要时时刻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定不移的以“三个代表”思想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过程中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才能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的内涵和精髓。

(二)是指导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活动的根本准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最终还需要高校学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来规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我们在对他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求我们自己的行为模式是以科学、系统、完整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为进行实践活动的根本准则,否则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说服教育别人遵守和认可思想教育理论的有关精神,因为你自己都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如何让别人心服口服并做出实质性的、根本的改变呢·

(三)是时刻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基本途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党的“生命线”,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系统规范的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而且这个理论不能是抽象的、模棱两可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说通俗点就是我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至今所形成的科学方法论,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途径、新方法,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这一学科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三、我们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位

重视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摆在重要位置;将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认真组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课的教学;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国情和形势教育;由教授、著名科学家和先进人物介绍成长成才经历,帮助和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总的来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是好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对保持我国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但同时,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意识形态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了近距离,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高校大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二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但普遍反映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快,就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因恋爱受挫、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障碍甚至走向极端,也时有发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互联网具有的快捷、开放、匿名等特点,又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三是高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不少学生在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矛盾。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一部分研究生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

四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着近年来高等精英教育的快速发展,明显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造成了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管理上责权不明、配合不当。部分导师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只是注重业务传授、而忽略了对其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刻板,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如何运用“三个代表”思想来解决我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以此作为自己进行实践活动的基本准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晶,只有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使广大青年学子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笃信之,实行之,才有利于引导他们把科学理论化作确定人生价值导向的思想武器,才有利于他们把这一理论品质作为认识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才有利于把满腔豪情壮志化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动力,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研究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只有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推进者,做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才能够在学习成长进步、工作成才立业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够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作为高校学生要主动有意识的培养诚实信用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更细致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我认为现在高校学生的学习氛围很浮躁,抄袭借鉴之风随处可见。这与高校学生自身的诚实信用的道德品质有一定的关系。高校学生一遇到需要标新立异的展示自己观点的论文就显得无所适从,无话可谈,无知识可用,于是就去网上粘贴复制一篇内容观点类似的文章应付了事。这是有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的。试想,当接收高等精英教育的学生的学术氛围被抄袭借鉴之风搞得乌烟瘴气,试问,如何能代表中国发展的先进文化要求·因此,政府、社会、高校、家庭要联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的诚实信用的崇高修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而不要不懂装懂,甚至欺骗老师、家长。我认为这是我们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专项教育。

(三)高校老师应该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一理论武器引导和解决。

高校学生如何得心应手的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老师如果能深刻认识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并将其运用在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之中,时时刻刻以“三个代表”作为行动指南和行为尺度,这样才能在教授高校学生知识过程中处处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明确的目标,更好的引导他们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才能树立他们在思想教育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退缩的探索精神,也才能营造出高校学术研究讨论的学习氛围。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49258/

《浅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三个代表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浅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三个代表范文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论特色怎么写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只要我们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继后,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视察时,又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他强调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理论特色十分突出,准确地把握这些特色,对于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点,概括起来,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强烈的时代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是包含其客观规律和社会运动的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在21世纪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描述出来以后,它能否实现、实现的快慢,全在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发挥程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作用的最高表现。中国共产党能否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按照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实现的关键。正是这样,党的十五大在绘制21世纪中国发展蓝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要求继续推进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将自己长期思考的战略问题,以更为集中的形式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地概括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就是从新的时代高度,反映时代要求,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作出的崭新的回答。 二、深刻的理论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奠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具有新的理论高度。其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在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循环往复地代替落后的生产力,进而带动生产关系以至整个上层建筑发展变化的过程。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居“三个代表”之首的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之上,它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之 根基所在。 其二,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文化是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正确反映。它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因此,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政党,也势必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为保持其先进性,必须站在先进的科学文化的高峰。这是因为,它为了实现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且要具有人类的最高思维和全人类的文化视野,这是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必需的。 其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这里只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说两点。一是谁服务于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党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是为人民谋取利益的工具。党的历史责任在于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革命、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建设,走向共同富裕,最终建立起“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注:马丁·洪特:《〈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从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提到“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进党章开始,对这一神圣的宣言一直没有改变过。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章在“总纲”部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二是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一个辩证统一,互为依靠的关系。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同甘共苦。生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离开了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党就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群众也离不开党。因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的正确路线,才能集中中华民族众多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发挥它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利益,并且组织起来按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党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 三、鲜明的阶级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严格的阶级规定性。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总结我们党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注:据新华社广州2000年2月25日电。)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一条根本方针。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走在企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注:据新华社上海2000年5月15日电。)这些极为重要的论述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党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与始终做好“三个代表”,这两者之间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改变了前者就无所谓后者;如果忽视了后者也就难于保证前者。我们说,“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最新概括,这里讲的“先进性”正是指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质。在当今的中国,工人阶级因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客观历史地位,唯有它的先锋队才能够光荣地承担起“三个代表”的历史角色。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早已昭示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江泽民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四、丰富的历史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近80年全部历史经验的最高概括。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这可以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两方面看。从历史逻辑看,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那天起,在以后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革,创造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新时期。我们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整套方针政策。我们遵循党的基本路线,经过20多年的奋斗,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初步进入到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现在,全党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从理论逻辑看,80年党史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1.“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中国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而中国工人阶级正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贯表述。归根到底,“三个代表”是党的本质所在。 2.“三个代表”是执政之基。在社会主义时期,党如何执政?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如何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得到人 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严重现实问题。我们党执政以后,从八大开始,对这些党建的根本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未间断过。其间积累了不少正反两方面经验。江泽民同志从党的建设的全部历史经验中,从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中,特别是从20多年改革开放及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中,提炼出“三个代表”,这就揭示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的真谛。 3.“三个代表”是党的力量之源。因为党的80年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只要忠实地做好“三个代表”,就适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就会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能够把中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8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好“三个代表”一直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流,因而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五、严密的整体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关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学说,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脚点,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表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统一性,党的先进性的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切实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真正按照它的整体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复杂情况,都要坚持、体现它的统一性。 ( 特色   理论 )

论“三个代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方法怎么写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只要我们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继后,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视察时,又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他强调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理论特色十分突出,准确地把握这些特色,对于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点,概括起来,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强烈的时代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是包含其客观规律和社会运动的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在21世纪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描述出来以后,它能否实现、实现的快慢,全在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发挥程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作用的最高表现。中国共产党能否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按照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实现的关键。正是这样,党的十五大在绘制21世纪中国发展蓝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要求继续推进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将自己长期思考的战略问题,以更为集中的形式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地概括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就是从新的时代高度,反映时代要求,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作出的崭新的回答。 二、深刻的理论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奠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具有新的理论高度。其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在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循环往复地代替落后的生产力,进而带动生产关系以至整个上层建筑发展变化的过程。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居“三个代表”之首的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之上,它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之 根基所在。 其二,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文化是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正确反映。它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因此,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政党,也势必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为保持其先进性,必须站在先进的科学文化的高峰。这是因为,它为了实现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且要具有人类的最高思维和全人类的文化视野,这是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必需的。 其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这里只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说两点。一是谁服务于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党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是为人民谋取利益的工具。党的历史责任在于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革命、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建设,走向共同富裕,最终建立起“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注:马丁·洪特:《〈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从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提到“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进党章开始,对这一神圣的宣言一直没有改变过。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章在“总纲”部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二是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一个辩证统一,互为依靠的关系。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同甘共苦。生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离开了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党就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群众也离不开党。因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的正确路线,才能集中中华民族众多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发挥它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利益,并且组织起来按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党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 三、鲜明的阶级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严格的阶级规定性。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总结我们党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注:据新华社广州2000年2月25日电。)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一条根本方针。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走在企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注:据新华社上海2000年5月15日电。)这些极为重要的论述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党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与始终做好“三个代表”,这两者之间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改变了前者就无所谓后者;如果忽视了后者也就难于保证前者。我们说,“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最新概括,这里讲的“先进性”正是指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质。在当今的中国,工人阶级因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客观历史地位,唯有它的先锋队才能够光荣地承担起“三个代表”的历史角色。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早已昭示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江泽民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四、丰富的历史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近80年全部历史经验的最高概括。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这可以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两方面看。从历史逻辑看,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那天起,在以后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革,创造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新时期。我们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整套方针政策。我们遵循党的基本路线,经过20多年的奋斗,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初步进入到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现在,全党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从理论逻辑看,80年党史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1.“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中国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而中国工人阶级正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贯表述。归根到底,“三个代表”是党的本质所在。 2.“三个代表”是执政之基。在社会主义时期,党如何执政?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如何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得到人 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严重现实问题。我们党执政以后,从八大开始,对这些党建的根本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未间断过。其间积累了不少正反两方面经验。江泽民同志从党的建设的全部历史经验中,从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中,特别是从20多年改革开放及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中,提炼出“三个代表”,这就揭示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的真谛。 3.“三个代表”是党的力量之源。因为党的80年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只要忠实地做好“三个代表”,就适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就会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能够把中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8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好“三个代表”一直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流,因而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五、严密的整体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关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学说,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脚点,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表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统一性,党的先进性的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切实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真正按照它的整体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复杂情况,都要坚持、体现它的统一性。 ( 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若干问题怎么写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只要我们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继后,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视察时,又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他强调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理论特色十分突出,准确地把握这些特色,对于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点,概括起来,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强烈的时代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是包含其客观规律和社会运动的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在21世纪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描述出来以后,它能否实现、实现的快慢,全在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发挥程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作用的最高表现。中国共产党能否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按照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实现的关键。正是这样,党的十五大在绘制21世纪中国发展蓝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要求继续推进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将自己长期思考的战略问题,以更为集中的形式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地概括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就是从新的时代高度,反映时代要求,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作出的崭新的回答。 二、深刻的理论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奠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具有新的理论高度。其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在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循环往复地代替落后的生产力,进而带动生产关系以至整个上层建筑发展变化的过程。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居“三个代表”之首的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之上,它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之 根基所在。 其二,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文化是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正确反映。它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因此,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政党,也势必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为保持其先进性,必须站在先进的科学文化的高峰。这是因为,它为了实现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且要具有人类的最高思维和全人类的文化视野,这是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必需的。 其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这里只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说两点。一是谁服务于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党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是为人民谋取利益的工具。党的历史责任在于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革命、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建设,走向共同富裕,最终建立起“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注:马丁·洪特:《〈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从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提到“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进党章开始,对这一神圣的宣言一直没有改变过。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章在“总纲”部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二是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一个辩证统一,互为依靠的关系。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同甘共苦。生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离开了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党就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群众也离不开党。因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的正确路线,才能集中中华民族众多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发挥它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利益,并且组织起来按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党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 三、鲜明的阶级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严格的阶级规定性。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总结我们党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注:据新华社广州2000年2月25日电。)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一条根本方针。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走在企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注:据新华社上海2000年5月15日电。)这些极为重要的论述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党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与始终做好“三个代表”,这两者之间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改变了前者就无所谓后者;如果忽视了后者也就难于保证前者。我们说,“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最新概括,这里讲的“先进性”正是指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质。在当今的中国,工人阶级因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客观历史地位,唯有它的先锋队才能够光荣地承担起“三个代表”的历史角色。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早已昭示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江泽民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四、丰富的历史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近80年全部历史经验的最高概括。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这可以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两方面看。从历史逻辑看,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那天起,在以后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革,创造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新时期。我们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整套方针政策。我们遵循党的基本路线,经过20多年的奋斗,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初步进入到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现在,全党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从理论逻辑看,80年党史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1.“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中国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而中国工人阶级正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贯表述。归根到底,“三个代表”是党的本质所在。 2.“三个代表”是执政之基。在社会主义时期,党如何执政?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如何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得到人 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严重现实问题。我们党执政以后,从八大开始,对这些党建的根本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未间断过。其间积累了不少正反两方面经验。江泽民同志从党的建设的全部历史经验中,从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中,特别是从20多年改革开放及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中,提炼出“三个代表”,这就揭示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的真谛。 3.“三个代表”是党的力量之源。因为党的80年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只要忠实地做好“三个代表”,就适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就会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能够把中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8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好“三个代表”一直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流,因而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五、严密的整体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关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学说,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脚点,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表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统一性,党的先进性的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切实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真正按照它的整体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复杂情况,都要坚持、体现它的统一性。 ( 重要思想   若干问题 )

“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怎么写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只要我们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继后,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视察时,又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他强调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理论特色十分突出,准确地把握这些特色,对于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点,概括起来,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强烈的时代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是包含其客观规律和社会运动的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在21世纪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描述出来以后,它能否实现、实现的快慢,全在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发挥程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作用的最高表现。中国共产党能否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按照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实现的关键。正是这样,党的十五大在绘制21世纪中国发展蓝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要求继续推进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将自己长期思考的战略问题,以更为集中的形式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地概括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就是从新的时代高度,反映时代要求,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作出的崭新的回答。 二、深刻的理论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奠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具有新的理论高度。其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在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循环往复地代替落后的生产力,进而带动生产关系以至整个上层建筑发展变化的过程。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居“三个代表”之首的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之上,它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之 根基所在。 其二,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文化是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正确反映。它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因此,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政党,也势必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为保持其先进性,必须站在先进的科学文化的高峰。这是因为,它为了实现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且要具有人类的最高思维和全人类的文化视野,这是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必需的。 其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这里只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说两点。一是谁服务于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党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是为人民谋取利益的工具。党的历史责任在于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革命、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建设,走向共同富裕,最终建立起“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注:马丁·洪特:《〈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从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提到“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进党章开始,对这一神圣的宣言一直没有改变过。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章在“总纲”部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二是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一个辩证统一,互为依靠的关系。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同甘共苦。生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离开了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党就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群众也离不开党。因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的正确路线,才能集中中华民族众多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发挥它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利益,并且组织起来按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党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 三、鲜明的阶级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严格的阶级规定性。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总结我们党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注:据新华社广州2000年2月25日电。)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一条根本方针。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走在企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注:据新华社上海2000年5月15日电。)这些极为重要的论述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党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与始终做好“三个代表”,这两者之间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改变了前者就无所谓后者;如果忽视了后者也就难于保证前者。我们说,“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最新概括,这里讲的“先进性”正是指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质。在当今的中国,工人阶级因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客观历史地位,唯有它的先锋队才能够光荣地承担起“三个代表”的历史角色。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早已昭示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江泽民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四、丰富的历史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近80年全部历史经验的最高概括。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这可以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两方面看。从历史逻辑看,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那天起,在以后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革,创造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新时期。我们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整套方针政策。我们遵循党的基本路线,经过20多年的奋斗,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初步进入到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现在,全党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从理论逻辑看,80年党史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1.“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中国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而中国工人阶级正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贯表述。归根到底,“三个代表”是党的本质所在。 2.“三个代表”是执政之基。在社会主义时期,党如何执政?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如何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得到人 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严重现实问题。我们党执政以后,从八大开始,对这些党建的根本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未间断过。其间积累了不少正反两方面经验。江泽民同志从党的建设的全部历史经验中,从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中,特别是从20多年改革开放及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中,提炼出“三个代表”,这就揭示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的真谛。 3.“三个代表”是党的力量之源。因为党的80年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只要忠实地做好“三个代表”,就适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就会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能够把中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8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好“三个代表”一直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流,因而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五、严密的整体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关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学说,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脚点,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表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统一性,党的先进性的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切实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真正按照它的整体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复杂情况,都要坚持、体现它的统一性。 ( 执政   代表 )

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怎么写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只要我们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继后,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视察时,又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他强调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理论特色十分突出,准确地把握这些特色,对于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点,概括起来,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强烈的时代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是包含其客观规律和社会运动的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在21世纪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描述出来以后,它能否实现、实现的快慢,全在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发挥程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作用的最高表现。中国共产党能否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按照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实现的关键。正是这样,党的十五大在绘制21世纪中国发展蓝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要求继续推进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将自己长期思考的战略问题,以更为集中的形式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地概括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就是从新的时代高度,反映时代要求,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作出的崭新的回答。 二、深刻的理论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奠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具有新的理论高度。其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在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循环往复地代替落后的生产力,进而带动生产关系以至整个上层建筑发展变化的过程。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居“三个代表”之首的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之上,它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之 根基所在。 其二,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文化是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正确反映。它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因此,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政党,也势必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为保持其先进性,必须站在先进的科学文化的高峰。这是因为,它为了实现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且要具有人类的最高思维和全人类的文化视野,这是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必需的。 其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这里只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说两点。一是谁服务于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党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是为人民谋取利益的工具。党的历史责任在于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革命、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建设,走向共同富裕,最终建立起“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注:马丁·洪特:《〈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从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提到“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进党章开始,对这一神圣的宣言一直没有改变过。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章在“总纲”部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二是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一个辩证统一,互为依靠的关系。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同甘共苦。生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离开了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党就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群众也离不开党。因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的正确路线,才能集中中华民族众多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发挥它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利益,并且组织起来按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党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 三、鲜明的阶级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严格的阶级规定性。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总结我们党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注:据新华社广州2000年2月25日电。)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一条根本方针。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走在企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注:据新华社上海2000年5月15日电。)这些极为重要的论述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党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与始终做好“三个代表”,这两者之间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改变了前者就无所谓后者;如果忽视了后者也就难于保证前者。我们说,“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最新概括,这里讲的“先进性”正是指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质。在当今的中国,工人阶级因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客观历史地位,唯有它的先锋队才能够光荣地承担起“三个代表”的历史角色。 《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早已昭示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江泽民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四、丰富的历史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近80年全部历史经验的最高概括。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这可以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两方面看。从历史逻辑看,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那天起,在以后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革,创造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新时期。我们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整套方针政策。我们遵循党的基本路线,经过20多年的奋斗,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初步进入到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现在,全党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从理论逻辑看,80年党史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1.“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中国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而中国工人阶级正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贯表述。归根到底,“三个代表”是党的本质所在。 2.“三个代表”是执政之基。在社会主义时期,党如何执政?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如何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得到人 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严重现实问题。我们党执政以后,从八大开始,对这些党建的根本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未间断过。其间积累了不少正反两方面经验。江泽民同志从党的建设的全部历史经验中,从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中,特别是从20多年改革开放及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中,提炼出“三个代表”,这就揭示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的真谛。 3.“三个代表”是党的力量之源。因为党的80年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只要忠实地做好“三个代表”,就适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就会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能够把中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8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好“三个代表”一直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流,因而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五、严密的整体性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关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学说,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脚点,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表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统一性,党的先进性的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切实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真正按照它的整体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复杂情况,都要坚持、体现它的统一性。 ( 重要思想   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