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社交场合的八个不要》范文模板

共有236人参考社交场合的八个不要怎么写,1075字免费交际礼仪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社交场合的八个不要怎么写

社交场合的八个不要范文(1075字)

 所谓社交的禁忌就是随时要注意自己的风度与仪态。任何有失风度、有粗俗仪态的女人都不属淑女的行列。一个外观造型上可人的你,可能会因为惊天动地的笑声,会把你打入缺乏教养的行列。  淑女要在各种社交场合上给人留下美好印象,断不可以不注意风度与仪态。以下列举了社交场合切忌出现的八种表现,要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倩影的你,必须谨记。  不要耳语?  淑女要在各种社交场合上给人留下美好印象,断不可以不注意谈话方式,不可耳语,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要失声大笑?  另一个令人觉得你没有教养的行为就是失声大笑。尽管你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趣事,在社交宴会中,也得保持仪态,顶多报以一个灿烂笑容即止,不然就要贻笑大方了。?  不要滔滔不绝  在宴会中若有男士与你攀谈,你必须保持落落大方的态度,简单回答几句即可。切忌忙不迭地像汇报工作一样滔滔不绝,你知道对方很讨厌这样的交谈。?  不要说长道短?  饶舌的女人肯定不是有风度有教养的淑女。即使你穿得珠光宝气,一身雍容华贵,若在社交场合说长道短、揭人隐私,必定会惹人反感。再者,这种场合的“听众”虽是陌生人居多,但所谓“坏事传千里”,只怕你不礼貌、不道德的形象从此传扬开去,别人——特别是男士,自然对你“敬而远之”。?  不要大煞风景?  参加社交宴会,别人期望见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因此,你内心纵然有什么悲伤,或情绪低落,表面上无论如何都应装出笑容可掬的亲切态度,去适应当时的环境。  不要木讷肃然?  在社交场合中滔滔不绝、谈个不休固然不好,但面对陌生人就一言不发也是不妙。其实,面对初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由交谈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开始,待引起对方和自己谈话的兴趣时,便可自然地谈笑风生。若老坐着闭口不语,一脸肃穆的表情,跟欢愉的宴会气氛是格格不入的。?  不要在众目下补妆  在大庭广众下扑施脂粉、涂口红都是很不礼貌的事。要是你需要修补脸上的化妆,必须到洗手间或附近的化妆间去。?  不要忸怩忐忑  在社交场合,假如发觉有人经常注视你——特别是男士,你也要表现从容镇静。若对方是从前跟你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你可以自然地跟他打个招呼,但不可过分热情或过分冷淡,免得影响风度。若对方跟你素未谋面,你也不要太过于忸怩忐忑或怒视对方,你可以有技巧地离开他的视线范围即可。?  以上所谈的这些都应算作社交中的禁忌,其实还能列举出许多来。其实,无论多少禁忌都是时刻提醒你该如何如何做,不该如何如何做而已。只要你能理性、智慧地去对待社交中的一些事,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你便能自然地流露出淑女的魅力和风度来。来源:搜狐读书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82622/

《社交场合的八个不要.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交际礼仪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社交场合的八个不要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交际礼仪范文

揭密第一代白领经历:穿着西装挤公交车怎么写

 谢德明,上海某日资公司管理部部长。1986年1月从纺织厂进入东芝上海办事处,6年后因为“社内结婚”离开东芝,进入日商岩井,任机械部门科长。2000年,跳槽到太仓的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两年后再次跳回上海,工作至今。   朱艳艳,36岁,上海视点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总经理。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兰生大酒店公关部。2年后跳槽到海仑宾馆,任公关部副经理。3个月后,又回到兰生大酒店,成为   当时全上海最年轻的酒店公关经理。1996年辞职后,自己开起了公关公司。   我们今日视之时尚的生活方式,“先锋白领”们早就抢先尝过。由前后两代白领,为你揭开他们工作生活的全部秘密。   面试:外语是敲门砖   谢德明进东芝的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他会日语,而当时的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外服”)正在替东芝招人。虽然程度未见得有多高,但在当年外语人才紧俏的上海,就是有人叫价6000元请一个“外语达人”。进东芝前,外服又安排了为期半年的培训,教大家打字、发传真、强化外语和基本的外贸知识。   而到了朱艳艳,面试似乎变得有些艰难。兰生的招聘是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3场考试,通过后再进行英语面试。海仑宾馆的考试更是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新加坡主考官看上去温文儒雅,跟童安格有几分神似。跟朱艳艳用英语聊了一个多小时后,他忽然发难:“下面半小时,用中英文分别写4篇新闻稿。”当时的气氛,比高考还紧张。半小时下来,她写得满脸通红外加一额汗。惊魂未定时,“童安格”忽然又没头没脑地问:“如果现在让你组织一个儿童绘画比赛,你怎么办?”   “计划,组织,执行,控制。”朱艳艳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童安格”点点头。趁这个间隙,朱艳艳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面试结束,“童安格”还留了回家作业——2天后,交出为酒店的3间餐厅度身定制的推广计划。   薪水:赚得进,花不出   1986年,谢德明的头一个月薪水,分成2笔到手:工资是外服发的,1000多元人民币,东芝方面给的是“饭贴”,有1000元外汇券之巨!当时,外汇券在黑市上与人民币的比价约在1:1.2到1:1.5,而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   这么多钱,在当时的上海,哪里花得完。当时没听说哪里有房子卖,也想不到要改善住房条件。所以结婚前,“富人”谢德明一直住在家里的阳台上。   到了1990年前后,国人日渐富裕,而外企也开始大批进驻上海。谢德明的销售业绩一下子飚升,每个月,订单都会“赥”出来,只好想办法往下个月挪。那时签合同也爽气,跟客户在饭店里开一桌,客户开玩笑似地拿起一杯白酒:“要签合同吗?喝!”热火朝天的年景持续了五六年,谢德明的酒也喝了五六年,差点把身体喝坏。   也是在那时,朱艳艳记得,出过一起有名的“黑袜子事件”,说的是有一个希尔顿酒店的女员工,因为上班没有穿黑色的袜子,就被酒店炒了鱿鱼。这件事一登报,外资酒店在大家心里更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希尔顿酒店招聘时,居然有不少硕士、博士排队应聘。朱艳艳的不少同学毕业后,就去希尔顿当了门僮,每个月光小费就有好几百,而她工作第一年,月薪只有96元。不过第2年起,她的月薪飚升至625元,其中一半也是外汇券。1996年辞职前,她的月薪是5000多元。   收入高,有时也不是件好事。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是,这一行里的人特别“势利”。特别是年轻人,两眼只盯着钱。有些收入低的员工,心态就开始不平衡。朱艳艳记得,当时餐饮部有个小姑娘,人长得挺漂亮,老是觉得自己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特委屈。终于有一天她辞职了。几个月后,她挽着男友,昂着头,风风光光地又回了一次酒店,特地到她以前上班的餐厅吃饭,一派扬眉吐气的感觉。   穿衣打扮:穿着西装挤公交车   在普通人的月薪不过几十元的年代,谢德明就在锦江里买千把块一套的西装了。当然,也可以去四川路订制,用最好的毛料子,几百元一套。   但是,就算谢德明穿得再笔挺,上班也照样得挤公交车。那会儿的公交车,出了名的挤,有时,司机得从驾驶室跳下来,用膝盖把人顶进去,才能关上车门。于是,乘车时,谢德明只能在西装外罩上外套。后来才学会了在公司里放几件衬衫西服,这个习惯保留至今。   1995年,当普通人还在花3块钱理发时,朱艳艳就会跑去找老外发型师,做一个380元的头发。部门经理上班可以不用穿制服,买衣服也成了她的一个课题。刚开始时,她总是花个几百元,买国产的套装。但酒店里一位年过半百的顾问对她“谆谆教诲”:“这种衣服穿几年就淘汰了,你看我这身,虽然贵,但已经穿了10年了。”在“老法师”手把手的教导下,朱艳艳开始花几千元买当时很时髦的EPISODE,后来又开始去香港买衣服。当时,公关经理们还流行全身鲜艳,披金戴银。后来才慢慢变得更职业化。到现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深色套装了。   跳槽:其实我们都不勤快   20年里,谢德明只打过4份工,而在当年那些在一幢楼里上班的白领中,“我换工作还算勤快的”。谢太太至今还在东芝上班。跟现在的小白领不一样,早期白领往往爱追求稳定,就算进了外服,也都希望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如果是女孩子,通常从前台开始做,一步步往里挪、往上挪,当年的写字楼朋友们,如今大多是大公司的部门经理。   也有猎头来找,但谢德明一般婉言谢绝,只说“介绍朋友给你认识”。从第3家公司里出来时,他跟现在的老板讲了个不高的薪水价位。“当时也有其它几家公司要我,薪水可观,但我觉得收入多,就要付出更多,再叫我跟以前一样出差,吃不消。”   这些年来,听说外服老雇员中,有些飞机失事,有些过劳而死,谢德明忽然觉得,眼下自己的生活,因该的是幸福。   1995年时,朱艳艳接到一个电话。有一家高端酒店集团准备进入上海,想请她做公关总监。对方开出的条件是:月薪2万元,去香港培训3年,食宿由公司解决,还负担医疗保险。高薪加培训,这在当时的白领看来,简直是一份让人无法拒绝的工作。但是朱艳艳最终没有动心,理由很简单——当时她正和现在的丈夫处在热恋中,不想离开上海和他。   没过几个月,又有猎头找上了门。一家化妆品公司想请她去做营销总监,出价更高,月薪2.5万。朱艳艳也拒绝了。但是,接连而来的两个大“馅饼”,却让她生了别的心思。考虑再三,她觉得眼前摆着2条路——要么在酒店业发展下去,做成“打工皇后”;要么就跳出来,自己开公司。她给自己2年时间,先试着开个公关公司看看。如果不行,2年后就重回酒店。   当时,全上海只有个位数的外资公关公司。去注册营业执照时,人家愣是拖了2个月没批,一脸狐疑地问她:“公关公司是干什么的,你不会是养了一帮小姐吧……”朱艳艳又花了2个小时,把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解释了一遍。时至今日,上海滩上的公关公司已经遍地开花,不下百家。   吃喝玩乐:牛排用筷子夹着吃   谢德明和一帮白领下馆子,转来转去也就是东风饭店、浦江饭店、和平饭店。当时联谊大厦里日资公司打堆,所以写字楼1楼开出了上海第一家日本料理。同样是涉外写字楼的瑞金大厦,在27楼开了一家做广东菜的“世界之窗”,号称当时上海最高档的餐厅,白领们坐进去,怕是跟今天进外滩三号吃饭一样踌躇满志。谢德明工作那会儿,大家很少吃西餐,主要是大家都不习惯。偶尔进家西餐馆,先问人家有没有筷子,有的话最好,牛排切一切,夹起来当大排吃。   联谊大厦对面有家卡拉OK,好像是叫“星光”,还有什么“天使”。而现在的谢德明,对K歌之类早就没感觉了。   朱艳艳的酒店生活,看上去更是奢侈——她在酒店里有一个房间,平时就住在那里;吃饭可以在酒店的餐厅“签单”;K歌、桑拿、保龄球……各种最时髦娱乐设施,酒店里都有,而且都是最好的。在上海酒店业工作的老外,还组织了一个“外资酒店经营者协会”,各家老板轮流坐东搞酒会。老外们带着太太,华服出席,亮丽登场。朱艳艳还帮老板的太太挑选过衣服,回想起来,这似乎是最早的“时尚派对”了。  来源;学生大 ( 揭密   西装 )

舞会着装礼仪 怎么写

 谢德明,上海某日资公司管理部部长。1986年1月从纺织厂进入东芝上海办事处,6年后因为“社内结婚”离开东芝,进入日商岩井,任机械部门科长。2000年,跳槽到太仓的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两年后再次跳回上海,工作至今。   朱艳艳,36岁,上海视点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总经理。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兰生大酒店公关部。2年后跳槽到海仑宾馆,任公关部副经理。3个月后,又回到兰生大酒店,成为   当时全上海最年轻的酒店公关经理。1996年辞职后,自己开起了公关公司。   我们今日视之时尚的生活方式,“先锋白领”们早就抢先尝过。由前后两代白领,为你揭开他们工作生活的全部秘密。   面试:外语是敲门砖   谢德明进东芝的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他会日语,而当时的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外服”)正在替东芝招人。虽然程度未见得有多高,但在当年外语人才紧俏的上海,就是有人叫价6000元请一个“外语达人”。进东芝前,外服又安排了为期半年的培训,教大家打字、发传真、强化外语和基本的外贸知识。   而到了朱艳艳,面试似乎变得有些艰难。兰生的招聘是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3场考试,通过后再进行英语面试。海仑宾馆的考试更是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新加坡主考官看上去温文儒雅,跟童安格有几分神似。跟朱艳艳用英语聊了一个多小时后,他忽然发难:“下面半小时,用中英文分别写4篇新闻稿。”当时的气氛,比高考还紧张。半小时下来,她写得满脸通红外加一额汗。惊魂未定时,“童安格”忽然又没头没脑地问:“如果现在让你组织一个儿童绘画比赛,你怎么办?”   “计划,组织,执行,控制。”朱艳艳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童安格”点点头。趁这个间隙,朱艳艳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面试结束,“童安格”还留了回家作业——2天后,交出为酒店的3间餐厅度身定制的推广计划。   薪水:赚得进,花不出   1986年,谢德明的头一个月薪水,分成2笔到手:工资是外服发的,1000多元人民币,东芝方面给的是“饭贴”,有1000元外汇券之巨!当时,外汇券在黑市上与人民币的比价约在1:1.2到1:1.5,而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   这么多钱,在当时的上海,哪里花得完。当时没听说哪里有房子卖,也想不到要改善住房条件。所以结婚前,“富人”谢德明一直住在家里的阳台上。   到了1990年前后,国人日渐富裕,而外企也开始大批进驻上海。谢德明的销售业绩一下子飚升,每个月,订单都会“赥”出来,只好想办法往下个月挪。那时签合同也爽气,跟客户在饭店里开一桌,客户开玩笑似地拿起一杯白酒:“要签合同吗?喝!”热火朝天的年景持续了五六年,谢德明的酒也喝了五六年,差点把身体喝坏。   也是在那时,朱艳艳记得,出过一起有名的“黑袜子事件”,说的是有一个希尔顿酒店的女员工,因为上班没有穿黑色的袜子,就被酒店炒了鱿鱼。这件事一登报,外资酒店在大家心里更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希尔顿酒店招聘时,居然有不少硕士、博士排队应聘。朱艳艳的不少同学毕业后,就去希尔顿当了门僮,每个月光小费就有好几百,而她工作第一年,月薪只有96元。不过第2年起,她的月薪飚升至625元,其中一半也是外汇券。1996年辞职前,她的月薪是5000多元。   收入高,有时也不是件好事。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是,这一行里的人特别“势利”。特别是年轻人,两眼只盯着钱。有些收入低的员工,心态就开始不平衡。朱艳艳记得,当时餐饮部有个小姑娘,人长得挺漂亮,老是觉得自己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特委屈。终于有一天她辞职了。几个月后,她挽着男友,昂着头,风风光光地又回了一次酒店,特地到她以前上班的餐厅吃饭,一派扬眉吐气的感觉。   穿衣打扮:穿着西装挤公交车   在普通人的月薪不过几十元的年代,谢德明就在锦江里买千把块一套的西装了。当然,也可以去四川路订制,用最好的毛料子,几百元一套。   但是,就算谢德明穿得再笔挺,上班也照样得挤公交车。那会儿的公交车,出了名的挤,有时,司机得从驾驶室跳下来,用膝盖把人顶进去,才能关上车门。于是,乘车时,谢德明只能在西装外罩上外套。后来才学会了在公司里放几件衬衫西服,这个习惯保留至今。   1995年,当普通人还在花3块钱理发时,朱艳艳就会跑去找老外发型师,做一个380元的头发。部门经理上班可以不用穿制服,买衣服也成了她的一个课题。刚开始时,她总是花个几百元,买国产的套装。但酒店里一位年过半百的顾问对她“谆谆教诲”:“这种衣服穿几年就淘汰了,你看我这身,虽然贵,但已经穿了10年了。”在“老法师”手把手的教导下,朱艳艳开始花几千元买当时很时髦的EPISODE,后来又开始去香港买衣服。当时,公关经理们还流行全身鲜艳,披金戴银。后来才慢慢变得更职业化。到现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深色套装了。   跳槽:其实我们都不勤快   20年里,谢德明只打过4份工,而在当年那些在一幢楼里上班的白领中,“我换工作还算勤快的”。谢太太至今还在东芝上班。跟现在的小白领不一样,早期白领往往爱追求稳定,就算进了外服,也都希望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如果是女孩子,通常从前台开始做,一步步往里挪、往上挪,当年的写字楼朋友们,如今大多是大公司的部门经理。   也有猎头来找,但谢德明一般婉言谢绝,只说“介绍朋友给你认识”。从第3家公司里出来时,他跟现在的老板讲了个不高的薪水价位。“当时也有其它几家公司要我,薪水可观,但我觉得收入多,就要付出更多,再叫我跟以前一样出差,吃不消。”   这些年来,听说外服老雇员中,有些飞机失事,有些过劳而死,谢德明忽然觉得,眼下自己的生活,因该的是幸福。   1995年时,朱艳艳接到一个电话。有一家高端酒店集团准备进入上海,想请她做公关总监。对方开出的条件是:月薪2万元,去香港培训3年,食宿由公司解决,还负担医疗保险。高薪加培训,这在当时的白领看来,简直是一份让人无法拒绝的工作。但是朱艳艳最终没有动心,理由很简单——当时她正和现在的丈夫处在热恋中,不想离开上海和他。   没过几个月,又有猎头找上了门。一家化妆品公司想请她去做营销总监,出价更高,月薪2.5万。朱艳艳也拒绝了。但是,接连而来的两个大“馅饼”,却让她生了别的心思。考虑再三,她觉得眼前摆着2条路——要么在酒店业发展下去,做成“打工皇后”;要么就跳出来,自己开公司。她给自己2年时间,先试着开个公关公司看看。如果不行,2年后就重回酒店。   当时,全上海只有个位数的外资公关公司。去注册营业执照时,人家愣是拖了2个月没批,一脸狐疑地问她:“公关公司是干什么的,你不会是养了一帮小姐吧……”朱艳艳又花了2个小时,把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解释了一遍。时至今日,上海滩上的公关公司已经遍地开花,不下百家。   吃喝玩乐:牛排用筷子夹着吃   谢德明和一帮白领下馆子,转来转去也就是东风饭店、浦江饭店、和平饭店。当时联谊大厦里日资公司打堆,所以写字楼1楼开出了上海第一家日本料理。同样是涉外写字楼的瑞金大厦,在27楼开了一家做广东菜的“世界之窗”,号称当时上海最高档的餐厅,白领们坐进去,怕是跟今天进外滩三号吃饭一样踌躇满志。谢德明工作那会儿,大家很少吃西餐,主要是大家都不习惯。偶尔进家西餐馆,先问人家有没有筷子,有的话最好,牛排切一切,夹起来当大排吃。   联谊大厦对面有家卡拉OK,好像是叫“星光”,还有什么“天使”。而现在的谢德明,对K歌之类早就没感觉了。   朱艳艳的酒店生活,看上去更是奢侈——她在酒店里有一个房间,平时就住在那里;吃饭可以在酒店的餐厅“签单”;K歌、桑拿、保龄球……各种最时髦娱乐设施,酒店里都有,而且都是最好的。在上海酒店业工作的老外,还组织了一个“外资酒店经营者协会”,各家老板轮流坐东搞酒会。老外们带着太太,华服出席,亮丽登场。朱艳艳还帮老板的太太挑选过衣服,回想起来,这似乎是最早的“时尚派对”了。  来源;学生大 ( 舞会   着装 )

日常交际礼仪二、送礼 约会 作客怎么写

 谢德明,上海某日资公司管理部部长。1986年1月从纺织厂进入东芝上海办事处,6年后因为“社内结婚”离开东芝,进入日商岩井,任机械部门科长。2000年,跳槽到太仓的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两年后再次跳回上海,工作至今。   朱艳艳,36岁,上海视点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总经理。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兰生大酒店公关部。2年后跳槽到海仑宾馆,任公关部副经理。3个月后,又回到兰生大酒店,成为   当时全上海最年轻的酒店公关经理。1996年辞职后,自己开起了公关公司。   我们今日视之时尚的生活方式,“先锋白领”们早就抢先尝过。由前后两代白领,为你揭开他们工作生活的全部秘密。   面试:外语是敲门砖   谢德明进东芝的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他会日语,而当时的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外服”)正在替东芝招人。虽然程度未见得有多高,但在当年外语人才紧俏的上海,就是有人叫价6000元请一个“外语达人”。进东芝前,外服又安排了为期半年的培训,教大家打字、发传真、强化外语和基本的外贸知识。   而到了朱艳艳,面试似乎变得有些艰难。兰生的招聘是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3场考试,通过后再进行英语面试。海仑宾馆的考试更是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新加坡主考官看上去温文儒雅,跟童安格有几分神似。跟朱艳艳用英语聊了一个多小时后,他忽然发难:“下面半小时,用中英文分别写4篇新闻稿。”当时的气氛,比高考还紧张。半小时下来,她写得满脸通红外加一额汗。惊魂未定时,“童安格”忽然又没头没脑地问:“如果现在让你组织一个儿童绘画比赛,你怎么办?”   “计划,组织,执行,控制。”朱艳艳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童安格”点点头。趁这个间隙,朱艳艳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面试结束,“童安格”还留了回家作业——2天后,交出为酒店的3间餐厅度身定制的推广计划。   薪水:赚得进,花不出   1986年,谢德明的头一个月薪水,分成2笔到手:工资是外服发的,1000多元人民币,东芝方面给的是“饭贴”,有1000元外汇券之巨!当时,外汇券在黑市上与人民币的比价约在1:1.2到1:1.5,而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   这么多钱,在当时的上海,哪里花得完。当时没听说哪里有房子卖,也想不到要改善住房条件。所以结婚前,“富人”谢德明一直住在家里的阳台上。   到了1990年前后,国人日渐富裕,而外企也开始大批进驻上海。谢德明的销售业绩一下子飚升,每个月,订单都会“赥”出来,只好想办法往下个月挪。那时签合同也爽气,跟客户在饭店里开一桌,客户开玩笑似地拿起一杯白酒:“要签合同吗?喝!”热火朝天的年景持续了五六年,谢德明的酒也喝了五六年,差点把身体喝坏。   也是在那时,朱艳艳记得,出过一起有名的“黑袜子事件”,说的是有一个希尔顿酒店的女员工,因为上班没有穿黑色的袜子,就被酒店炒了鱿鱼。这件事一登报,外资酒店在大家心里更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希尔顿酒店招聘时,居然有不少硕士、博士排队应聘。朱艳艳的不少同学毕业后,就去希尔顿当了门僮,每个月光小费就有好几百,而她工作第一年,月薪只有96元。不过第2年起,她的月薪飚升至625元,其中一半也是外汇券。1996年辞职前,她的月薪是5000多元。   收入高,有时也不是件好事。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是,这一行里的人特别“势利”。特别是年轻人,两眼只盯着钱。有些收入低的员工,心态就开始不平衡。朱艳艳记得,当时餐饮部有个小姑娘,人长得挺漂亮,老是觉得自己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特委屈。终于有一天她辞职了。几个月后,她挽着男友,昂着头,风风光光地又回了一次酒店,特地到她以前上班的餐厅吃饭,一派扬眉吐气的感觉。   穿衣打扮:穿着西装挤公交车   在普通人的月薪不过几十元的年代,谢德明就在锦江里买千把块一套的西装了。当然,也可以去四川路订制,用最好的毛料子,几百元一套。   但是,就算谢德明穿得再笔挺,上班也照样得挤公交车。那会儿的公交车,出了名的挤,有时,司机得从驾驶室跳下来,用膝盖把人顶进去,才能关上车门。于是,乘车时,谢德明只能在西装外罩上外套。后来才学会了在公司里放几件衬衫西服,这个习惯保留至今。   1995年,当普通人还在花3块钱理发时,朱艳艳就会跑去找老外发型师,做一个380元的头发。部门经理上班可以不用穿制服,买衣服也成了她的一个课题。刚开始时,她总是花个几百元,买国产的套装。但酒店里一位年过半百的顾问对她“谆谆教诲”:“这种衣服穿几年就淘汰了,你看我这身,虽然贵,但已经穿了10年了。”在“老法师”手把手的教导下,朱艳艳开始花几千元买当时很时髦的EPISODE,后来又开始去香港买衣服。当时,公关经理们还流行全身鲜艳,披金戴银。后来才慢慢变得更职业化。到现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深色套装了。   跳槽:其实我们都不勤快   20年里,谢德明只打过4份工,而在当年那些在一幢楼里上班的白领中,“我换工作还算勤快的”。谢太太至今还在东芝上班。跟现在的小白领不一样,早期白领往往爱追求稳定,就算进了外服,也都希望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如果是女孩子,通常从前台开始做,一步步往里挪、往上挪,当年的写字楼朋友们,如今大多是大公司的部门经理。   也有猎头来找,但谢德明一般婉言谢绝,只说“介绍朋友给你认识”。从第3家公司里出来时,他跟现在的老板讲了个不高的薪水价位。“当时也有其它几家公司要我,薪水可观,但我觉得收入多,就要付出更多,再叫我跟以前一样出差,吃不消。”   这些年来,听说外服老雇员中,有些飞机失事,有些过劳而死,谢德明忽然觉得,眼下自己的生活,因该的是幸福。   1995年时,朱艳艳接到一个电话。有一家高端酒店集团准备进入上海,想请她做公关总监。对方开出的条件是:月薪2万元,去香港培训3年,食宿由公司解决,还负担医疗保险。高薪加培训,这在当时的白领看来,简直是一份让人无法拒绝的工作。但是朱艳艳最终没有动心,理由很简单——当时她正和现在的丈夫处在热恋中,不想离开上海和他。   没过几个月,又有猎头找上了门。一家化妆品公司想请她去做营销总监,出价更高,月薪2.5万。朱艳艳也拒绝了。但是,接连而来的两个大“馅饼”,却让她生了别的心思。考虑再三,她觉得眼前摆着2条路——要么在酒店业发展下去,做成“打工皇后”;要么就跳出来,自己开公司。她给自己2年时间,先试着开个公关公司看看。如果不行,2年后就重回酒店。   当时,全上海只有个位数的外资公关公司。去注册营业执照时,人家愣是拖了2个月没批,一脸狐疑地问她:“公关公司是干什么的,你不会是养了一帮小姐吧……”朱艳艳又花了2个小时,把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解释了一遍。时至今日,上海滩上的公关公司已经遍地开花,不下百家。   吃喝玩乐:牛排用筷子夹着吃   谢德明和一帮白领下馆子,转来转去也就是东风饭店、浦江饭店、和平饭店。当时联谊大厦里日资公司打堆,所以写字楼1楼开出了上海第一家日本料理。同样是涉外写字楼的瑞金大厦,在27楼开了一家做广东菜的“世界之窗”,号称当时上海最高档的餐厅,白领们坐进去,怕是跟今天进外滩三号吃饭一样踌躇满志。谢德明工作那会儿,大家很少吃西餐,主要是大家都不习惯。偶尔进家西餐馆,先问人家有没有筷子,有的话最好,牛排切一切,夹起来当大排吃。   联谊大厦对面有家卡拉OK,好像是叫“星光”,还有什么“天使”。而现在的谢德明,对K歌之类早就没感觉了。   朱艳艳的酒店生活,看上去更是奢侈——她在酒店里有一个房间,平时就住在那里;吃饭可以在酒店的餐厅“签单”;K歌、桑拿、保龄球……各种最时髦娱乐设施,酒店里都有,而且都是最好的。在上海酒店业工作的老外,还组织了一个“外资酒店经营者协会”,各家老板轮流坐东搞酒会。老外们带着太太,华服出席,亮丽登场。朱艳艳还帮老板的太太挑选过衣服,回想起来,这似乎是最早的“时尚派对”了。  来源;学生大 ( 作客   送礼 )

如何与陌生人交谈怎么写

 谢德明,上海某日资公司管理部部长。1986年1月从纺织厂进入东芝上海办事处,6年后因为“社内结婚”离开东芝,进入日商岩井,任机械部门科长。2000年,跳槽到太仓的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两年后再次跳回上海,工作至今。   朱艳艳,36岁,上海视点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总经理。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兰生大酒店公关部。2年后跳槽到海仑宾馆,任公关部副经理。3个月后,又回到兰生大酒店,成为   当时全上海最年轻的酒店公关经理。1996年辞职后,自己开起了公关公司。   我们今日视之时尚的生活方式,“先锋白领”们早就抢先尝过。由前后两代白领,为你揭开他们工作生活的全部秘密。   面试:外语是敲门砖   谢德明进东芝的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他会日语,而当时的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外服”)正在替东芝招人。虽然程度未见得有多高,但在当年外语人才紧俏的上海,就是有人叫价6000元请一个“外语达人”。进东芝前,外服又安排了为期半年的培训,教大家打字、发传真、强化外语和基本的外贸知识。   而到了朱艳艳,面试似乎变得有些艰难。兰生的招聘是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3场考试,通过后再进行英语面试。海仑宾馆的考试更是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新加坡主考官看上去温文儒雅,跟童安格有几分神似。跟朱艳艳用英语聊了一个多小时后,他忽然发难:“下面半小时,用中英文分别写4篇新闻稿。”当时的气氛,比高考还紧张。半小时下来,她写得满脸通红外加一额汗。惊魂未定时,“童安格”忽然又没头没脑地问:“如果现在让你组织一个儿童绘画比赛,你怎么办?”   “计划,组织,执行,控制。”朱艳艳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童安格”点点头。趁这个间隙,朱艳艳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面试结束,“童安格”还留了回家作业——2天后,交出为酒店的3间餐厅度身定制的推广计划。   薪水:赚得进,花不出   1986年,谢德明的头一个月薪水,分成2笔到手:工资是外服发的,1000多元人民币,东芝方面给的是“饭贴”,有1000元外汇券之巨!当时,外汇券在黑市上与人民币的比价约在1:1.2到1:1.5,而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   这么多钱,在当时的上海,哪里花得完。当时没听说哪里有房子卖,也想不到要改善住房条件。所以结婚前,“富人”谢德明一直住在家里的阳台上。   到了1990年前后,国人日渐富裕,而外企也开始大批进驻上海。谢德明的销售业绩一下子飚升,每个月,订单都会“赥”出来,只好想办法往下个月挪。那时签合同也爽气,跟客户在饭店里开一桌,客户开玩笑似地拿起一杯白酒:“要签合同吗?喝!”热火朝天的年景持续了五六年,谢德明的酒也喝了五六年,差点把身体喝坏。   也是在那时,朱艳艳记得,出过一起有名的“黑袜子事件”,说的是有一个希尔顿酒店的女员工,因为上班没有穿黑色的袜子,就被酒店炒了鱿鱼。这件事一登报,外资酒店在大家心里更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希尔顿酒店招聘时,居然有不少硕士、博士排队应聘。朱艳艳的不少同学毕业后,就去希尔顿当了门僮,每个月光小费就有好几百,而她工作第一年,月薪只有96元。不过第2年起,她的月薪飚升至625元,其中一半也是外汇券。1996年辞职前,她的月薪是5000多元。   收入高,有时也不是件好事。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是,这一行里的人特别“势利”。特别是年轻人,两眼只盯着钱。有些收入低的员工,心态就开始不平衡。朱艳艳记得,当时餐饮部有个小姑娘,人长得挺漂亮,老是觉得自己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特委屈。终于有一天她辞职了。几个月后,她挽着男友,昂着头,风风光光地又回了一次酒店,特地到她以前上班的餐厅吃饭,一派扬眉吐气的感觉。   穿衣打扮:穿着西装挤公交车   在普通人的月薪不过几十元的年代,谢德明就在锦江里买千把块一套的西装了。当然,也可以去四川路订制,用最好的毛料子,几百元一套。   但是,就算谢德明穿得再笔挺,上班也照样得挤公交车。那会儿的公交车,出了名的挤,有时,司机得从驾驶室跳下来,用膝盖把人顶进去,才能关上车门。于是,乘车时,谢德明只能在西装外罩上外套。后来才学会了在公司里放几件衬衫西服,这个习惯保留至今。   1995年,当普通人还在花3块钱理发时,朱艳艳就会跑去找老外发型师,做一个380元的头发。部门经理上班可以不用穿制服,买衣服也成了她的一个课题。刚开始时,她总是花个几百元,买国产的套装。但酒店里一位年过半百的顾问对她“谆谆教诲”:“这种衣服穿几年就淘汰了,你看我这身,虽然贵,但已经穿了10年了。”在“老法师”手把手的教导下,朱艳艳开始花几千元买当时很时髦的EPISODE,后来又开始去香港买衣服。当时,公关经理们还流行全身鲜艳,披金戴银。后来才慢慢变得更职业化。到现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深色套装了。   跳槽:其实我们都不勤快   20年里,谢德明只打过4份工,而在当年那些在一幢楼里上班的白领中,“我换工作还算勤快的”。谢太太至今还在东芝上班。跟现在的小白领不一样,早期白领往往爱追求稳定,就算进了外服,也都希望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如果是女孩子,通常从前台开始做,一步步往里挪、往上挪,当年的写字楼朋友们,如今大多是大公司的部门经理。   也有猎头来找,但谢德明一般婉言谢绝,只说“介绍朋友给你认识”。从第3家公司里出来时,他跟现在的老板讲了个不高的薪水价位。“当时也有其它几家公司要我,薪水可观,但我觉得收入多,就要付出更多,再叫我跟以前一样出差,吃不消。”   这些年来,听说外服老雇员中,有些飞机失事,有些过劳而死,谢德明忽然觉得,眼下自己的生活,因该的是幸福。   1995年时,朱艳艳接到一个电话。有一家高端酒店集团准备进入上海,想请她做公关总监。对方开出的条件是:月薪2万元,去香港培训3年,食宿由公司解决,还负担医疗保险。高薪加培训,这在当时的白领看来,简直是一份让人无法拒绝的工作。但是朱艳艳最终没有动心,理由很简单——当时她正和现在的丈夫处在热恋中,不想离开上海和他。   没过几个月,又有猎头找上了门。一家化妆品公司想请她去做营销总监,出价更高,月薪2.5万。朱艳艳也拒绝了。但是,接连而来的两个大“馅饼”,却让她生了别的心思。考虑再三,她觉得眼前摆着2条路——要么在酒店业发展下去,做成“打工皇后”;要么就跳出来,自己开公司。她给自己2年时间,先试着开个公关公司看看。如果不行,2年后就重回酒店。   当时,全上海只有个位数的外资公关公司。去注册营业执照时,人家愣是拖了2个月没批,一脸狐疑地问她:“公关公司是干什么的,你不会是养了一帮小姐吧……”朱艳艳又花了2个小时,把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解释了一遍。时至今日,上海滩上的公关公司已经遍地开花,不下百家。   吃喝玩乐:牛排用筷子夹着吃   谢德明和一帮白领下馆子,转来转去也就是东风饭店、浦江饭店、和平饭店。当时联谊大厦里日资公司打堆,所以写字楼1楼开出了上海第一家日本料理。同样是涉外写字楼的瑞金大厦,在27楼开了一家做广东菜的“世界之窗”,号称当时上海最高档的餐厅,白领们坐进去,怕是跟今天进外滩三号吃饭一样踌躇满志。谢德明工作那会儿,大家很少吃西餐,主要是大家都不习惯。偶尔进家西餐馆,先问人家有没有筷子,有的话最好,牛排切一切,夹起来当大排吃。   联谊大厦对面有家卡拉OK,好像是叫“星光”,还有什么“天使”。而现在的谢德明,对K歌之类早就没感觉了。   朱艳艳的酒店生活,看上去更是奢侈——她在酒店里有一个房间,平时就住在那里;吃饭可以在酒店的餐厅“签单”;K歌、桑拿、保龄球……各种最时髦娱乐设施,酒店里都有,而且都是最好的。在上海酒店业工作的老外,还组织了一个“外资酒店经营者协会”,各家老板轮流坐东搞酒会。老外们带着太太,华服出席,亮丽登场。朱艳艳还帮老板的太太挑选过衣服,回想起来,这似乎是最早的“时尚派对”了。  来源;学生大 ( 交谈   陌生人 )

旅美交往二十戒怎么写

 谢德明,上海某日资公司管理部部长。1986年1月从纺织厂进入东芝上海办事处,6年后因为“社内结婚”离开东芝,进入日商岩井,任机械部门科长。2000年,跳槽到太仓的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两年后再次跳回上海,工作至今。   朱艳艳,36岁,上海视点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总经理。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兰生大酒店公关部。2年后跳槽到海仑宾馆,任公关部副经理。3个月后,又回到兰生大酒店,成为   当时全上海最年轻的酒店公关经理。1996年辞职后,自己开起了公关公司。   我们今日视之时尚的生活方式,“先锋白领”们早就抢先尝过。由前后两代白领,为你揭开他们工作生活的全部秘密。   面试:外语是敲门砖   谢德明进东芝的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他会日语,而当时的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外服”)正在替东芝招人。虽然程度未见得有多高,但在当年外语人才紧俏的上海,就是有人叫价6000元请一个“外语达人”。进东芝前,外服又安排了为期半年的培训,教大家打字、发传真、强化外语和基本的外贸知识。   而到了朱艳艳,面试似乎变得有些艰难。兰生的招聘是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3场考试,通过后再进行英语面试。海仑宾馆的考试更是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新加坡主考官看上去温文儒雅,跟童安格有几分神似。跟朱艳艳用英语聊了一个多小时后,他忽然发难:“下面半小时,用中英文分别写4篇新闻稿。”当时的气氛,比高考还紧张。半小时下来,她写得满脸通红外加一额汗。惊魂未定时,“童安格”忽然又没头没脑地问:“如果现在让你组织一个儿童绘画比赛,你怎么办?”   “计划,组织,执行,控制。”朱艳艳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童安格”点点头。趁这个间隙,朱艳艳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面试结束,“童安格”还留了回家作业——2天后,交出为酒店的3间餐厅度身定制的推广计划。   薪水:赚得进,花不出   1986年,谢德明的头一个月薪水,分成2笔到手:工资是外服发的,1000多元人民币,东芝方面给的是“饭贴”,有1000元外汇券之巨!当时,外汇券在黑市上与人民币的比价约在1:1.2到1:1.5,而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   这么多钱,在当时的上海,哪里花得完。当时没听说哪里有房子卖,也想不到要改善住房条件。所以结婚前,“富人”谢德明一直住在家里的阳台上。   到了1990年前后,国人日渐富裕,而外企也开始大批进驻上海。谢德明的销售业绩一下子飚升,每个月,订单都会“赥”出来,只好想办法往下个月挪。那时签合同也爽气,跟客户在饭店里开一桌,客户开玩笑似地拿起一杯白酒:“要签合同吗?喝!”热火朝天的年景持续了五六年,谢德明的酒也喝了五六年,差点把身体喝坏。   也是在那时,朱艳艳记得,出过一起有名的“黑袜子事件”,说的是有一个希尔顿酒店的女员工,因为上班没有穿黑色的袜子,就被酒店炒了鱿鱼。这件事一登报,外资酒店在大家心里更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希尔顿酒店招聘时,居然有不少硕士、博士排队应聘。朱艳艳的不少同学毕业后,就去希尔顿当了门僮,每个月光小费就有好几百,而她工作第一年,月薪只有96元。不过第2年起,她的月薪飚升至625元,其中一半也是外汇券。1996年辞职前,她的月薪是5000多元。   收入高,有时也不是件好事。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是,这一行里的人特别“势利”。特别是年轻人,两眼只盯着钱。有些收入低的员工,心态就开始不平衡。朱艳艳记得,当时餐饮部有个小姑娘,人长得挺漂亮,老是觉得自己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特委屈。终于有一天她辞职了。几个月后,她挽着男友,昂着头,风风光光地又回了一次酒店,特地到她以前上班的餐厅吃饭,一派扬眉吐气的感觉。   穿衣打扮:穿着西装挤公交车   在普通人的月薪不过几十元的年代,谢德明就在锦江里买千把块一套的西装了。当然,也可以去四川路订制,用最好的毛料子,几百元一套。   但是,就算谢德明穿得再笔挺,上班也照样得挤公交车。那会儿的公交车,出了名的挤,有时,司机得从驾驶室跳下来,用膝盖把人顶进去,才能关上车门。于是,乘车时,谢德明只能在西装外罩上外套。后来才学会了在公司里放几件衬衫西服,这个习惯保留至今。   1995年,当普通人还在花3块钱理发时,朱艳艳就会跑去找老外发型师,做一个380元的头发。部门经理上班可以不用穿制服,买衣服也成了她的一个课题。刚开始时,她总是花个几百元,买国产的套装。但酒店里一位年过半百的顾问对她“谆谆教诲”:“这种衣服穿几年就淘汰了,你看我这身,虽然贵,但已经穿了10年了。”在“老法师”手把手的教导下,朱艳艳开始花几千元买当时很时髦的EPISODE,后来又开始去香港买衣服。当时,公关经理们还流行全身鲜艳,披金戴银。后来才慢慢变得更职业化。到现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深色套装了。   跳槽:其实我们都不勤快   20年里,谢德明只打过4份工,而在当年那些在一幢楼里上班的白领中,“我换工作还算勤快的”。谢太太至今还在东芝上班。跟现在的小白领不一样,早期白领往往爱追求稳定,就算进了外服,也都希望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如果是女孩子,通常从前台开始做,一步步往里挪、往上挪,当年的写字楼朋友们,如今大多是大公司的部门经理。   也有猎头来找,但谢德明一般婉言谢绝,只说“介绍朋友给你认识”。从第3家公司里出来时,他跟现在的老板讲了个不高的薪水价位。“当时也有其它几家公司要我,薪水可观,但我觉得收入多,就要付出更多,再叫我跟以前一样出差,吃不消。”   这些年来,听说外服老雇员中,有些飞机失事,有些过劳而死,谢德明忽然觉得,眼下自己的生活,因该的是幸福。   1995年时,朱艳艳接到一个电话。有一家高端酒店集团准备进入上海,想请她做公关总监。对方开出的条件是:月薪2万元,去香港培训3年,食宿由公司解决,还负担医疗保险。高薪加培训,这在当时的白领看来,简直是一份让人无法拒绝的工作。但是朱艳艳最终没有动心,理由很简单——当时她正和现在的丈夫处在热恋中,不想离开上海和他。   没过几个月,又有猎头找上了门。一家化妆品公司想请她去做营销总监,出价更高,月薪2.5万。朱艳艳也拒绝了。但是,接连而来的两个大“馅饼”,却让她生了别的心思。考虑再三,她觉得眼前摆着2条路——要么在酒店业发展下去,做成“打工皇后”;要么就跳出来,自己开公司。她给自己2年时间,先试着开个公关公司看看。如果不行,2年后就重回酒店。   当时,全上海只有个位数的外资公关公司。去注册营业执照时,人家愣是拖了2个月没批,一脸狐疑地问她:“公关公司是干什么的,你不会是养了一帮小姐吧……”朱艳艳又花了2个小时,把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解释了一遍。时至今日,上海滩上的公关公司已经遍地开花,不下百家。   吃喝玩乐:牛排用筷子夹着吃   谢德明和一帮白领下馆子,转来转去也就是东风饭店、浦江饭店、和平饭店。当时联谊大厦里日资公司打堆,所以写字楼1楼开出了上海第一家日本料理。同样是涉外写字楼的瑞金大厦,在27楼开了一家做广东菜的“世界之窗”,号称当时上海最高档的餐厅,白领们坐进去,怕是跟今天进外滩三号吃饭一样踌躇满志。谢德明工作那会儿,大家很少吃西餐,主要是大家都不习惯。偶尔进家西餐馆,先问人家有没有筷子,有的话最好,牛排切一切,夹起来当大排吃。   联谊大厦对面有家卡拉OK,好像是叫“星光”,还有什么“天使”。而现在的谢德明,对K歌之类早就没感觉了。   朱艳艳的酒店生活,看上去更是奢侈——她在酒店里有一个房间,平时就住在那里;吃饭可以在酒店的餐厅“签单”;K歌、桑拿、保龄球……各种最时髦娱乐设施,酒店里都有,而且都是最好的。在上海酒店业工作的老外,还组织了一个“外资酒店经营者协会”,各家老板轮流坐东搞酒会。老外们带着太太,华服出席,亮丽登场。朱艳艳还帮老板的太太挑选过衣服,回想起来,这似乎是最早的“时尚派对”了。  来源;学生大 ( 旅美   二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