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共有244人参考立体构成实验报告怎么写,1220字免费实验报告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怎么写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范文(1220字)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线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线(平线,重直线,斜线和折线等)和曲线(孤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及自由线)两大表。 a、直线 垂直线 斜线的 b、曲线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大自然中闪电形成的自由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平面有规律平面和不规律平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统一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和谐、柔美的感觉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态。

4、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这些就是我在立体构成课程期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大的欠缺,我想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我的作品更有创造力,更美观,更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时代的潮流。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21063/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立体构成实验报告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实验报告范文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怎么写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三、实施措施(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同步穿插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四)内外交流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作文   训练 )

实验报告范文怎么写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三、实施措施(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同步穿插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四)内外交流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实验   报告 )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怎么写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三、实施措施(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同步穿插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四)内外交流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自然   实验 )

电子工艺实习实验报告心得怎么写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三、实施措施(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同步穿插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四)内外交流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实习   心得 )

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怎么写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三、实施措施(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同步穿插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四)内外交流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函数   语言 )